大家都想了解参加疫情防控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人员现实表现材料的题,听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讲解吧!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社区防线能否守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事关疫情防控大局。

在这场战“疫”中,贵阳、贵安的社区工作者全力奋战在第一线,承担着测量体温、排查人员、站岗、保障服务供给、宣传政策等任务。他们用实际行动守卫了疫情防控大门,为贵阳贵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不能辜负居民的重托”

9月9日凌晨3点,花溪区西贝社区办公楼依然灯火通明。西贝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周玉莲和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清点物资,讨论防控措施。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这里的常态。

“核对数据、清点物资、联系商家供应生活必需品……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这些天我也不觉得撑不下去。如果你要我这精力在哪里?”来自,我认为这是为了保护居民。安全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动力。”尽管经过多日“激战”,周玉莲依然斗志不减。

社区工作复杂,政策宣传、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物资发放等都要通过他们来落实。但西贝社区两委委员和网格员不到20人。面对10个社区、16个老院落、13个核酸检测点、15个封闭卡点,人力少、任务面广、任务量大。繁重的社区工作人员不得不克服各种困难。

为了组织辖区15000余名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同时保证基本生活物资的需要,周玉莲带领全体社区成员迎难而上。他们先是成立临时党支部以身作则,然后充分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喜北社区筑起了坚强的抗疫屏障。

“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一定要坚守。现在,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居民的脊梁,不能辜负居民的信任!”周玉莲说道。

在周玉莲的带动下,西贝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热心人士纷纷参与到抗疫工作中。他们齐心协力,主动作为,各司其职,尽最大努力保护一侧人民群众的安全。

“千方百计保证物资供应”

观山湖区上寨鑫源社区是一个安置房社区,居住着原6个村的村民。社区44栋楼全部为阶梯式房屋,有1481户、4400余人。临时静态管理期间,不存在物资短缺等情况。居民的物资有保障,这一切都归功于党支部书记邱娟和她的战友们。

9月3日上午起,观山湖区实行临时静态管理。针对部分居民家中没有物资储备或物资储备不多的情况,邱娟立即组建了物资保障小组,其中包括辖区内的生活用品经营者。

“千方百计保证物资供应,不能利用疫情哄抬物价。”邱娟呼吁商家共同努力,确保供应。大家纷纷表示要遵守规定,尽可能做好物资供应工作。随即,大家积极组织物资供应。桶装水老板于万才也将每桶水的价格降低了2元来供应。

现在货到了,邱娟建立了8个物资需求群和1个爱心运输群。每户一人加入需求群,并将自己的需求发送到群中。同时,社区发出倡议,希望辖区拥有电动车的年轻人积极加入爱心交通队伍。社区倡议一发起,就有50多名拥有电动车的年轻人积极加入。邱娟负责协调辖区超市、卖场的货源。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连夜制作了500多个蔬菜包。9月5日,爱心运输队队员将蔬菜装进包裹,一一送到居民家中。第二天,300多包大米、方便面、800多桶瓶装水等物资就送到了居民家中。

为确保临时静态管理期间辖区特殊人群物资供应得到保障,邱娟安排工作人员在辖区居民名单上划出“重点”。行动不便人员35人,1岁以下婴儿39人……优先保障物资供应,安排专人密切关注他们的需求。

在秋娟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上寨鑫源社区正在有序稳定地度过“战时状态”。

“妈妈打败小怪物就会回来”

武当区新创路街道新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夏莉是一位80后。

在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夏利与全体社区工作者一起奋战在第一线。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和姐姐都很想你。”“宝贝,妈妈在打小怪,等妈妈打完小怪她就回来了,听话”……这是夏丽和她的小女儿。电话屏幕对话的场景。本轮疫情爆发后,夏莉和丈夫第一时间奔赴抗疫前线,两个女儿则托付给父母照顾。凌晨四五点去领取物资、接医生、分配工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家人都很担心她,担心她的身体承受不了并想让她回家休息,却被她一一劝说。

夏莉始终坚守在抗疫阵地上,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跑遍社区的大街小巷、庭院。她爬上每一层楼,为1493户家庭送去了抗原检测试剂盒和蔬菜包。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新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保护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在最关键的时候,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是保护居民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云岩区金仓社区党支部书记廖淑英的真实感受。

9月4日凌晨,廖淑英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人员排查,提醒居民做好防护。当敲响独居老人家的门,却没有老人开门时,廖淑英非常担心。

“发生了什么事吗?”廖淑英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联系老人家人,并带上老人的房门钥匙,但门锁着,钥匙打不开,她立即拨打110求助。突然发病的老人被送往医院抢救。

据廖淑英介绍,金仓社区居委会共有1547户居民,沿街商铺147家。户籍人口加常住人口5060人,其中60岁以上824人。老年人成为廖淑英和同事关注的群体。

“大多数老人行动不便,孩子又不在身边,只能依靠我们。”廖淑英说道。为此,在临时静态管理期间,金仓社区专门组织了小分队,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同时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每一栋楼、每个住户都有专人负责。

为遏制疫情蔓延,更好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廖淑英严格抓好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工作。

“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家园是我们的责任。”廖淑英说。

“疫情一天不消退,我就坚持一天”

朱福民是清镇市青龙山街道湖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在疫情防控中,湖城社区设立了12个核酸检测采样点、29个采样站,涉及5个社区。

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让居民查得彻底、不漏掉一个人,自9月2日起,朱福民每天凌晨起床,领取抗原检测试剂、清点材料、整理、整理。更新社区居民信息,排查各点防疫、处理临时突发事件、安抚居民情绪……她处理各类社区事务,平均每天接听和拨打200多个电话。安排并落实,是她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遇到拉卸物资这样的辛苦活,朱福民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

9月9日,朱福民早早到指定地点领取抗原检测试剂,分发到各个点,然后跟着车到指定地点领取了3500多份牛奶。“这3500多份牛奶要在当天分发到每家每户。有两个小区没有房产,我们就自己搬运分发,把物资送到居民家门口。”朱福民说道。

早餐面包,午餐泡面,晚餐泡面,这是朱福民连续奋战10多天以来的标配;每天“不断轮换”,偶尔在办公室坐几分钟是朱福民最放松的时间。但即便是坐着休息了几分钟,朱福民仍然不停地在群里回各种题。

“虽然清镇解除了临时静态管理,但如果疫情不消退,我会坚持一天。疫情防控期间,我住在办公室,只有办公室睡得最舒服。我能做的当我起床的时候,什么都消失了。”朱福民说道。

“居民需要我,我会永远在那里”

组织核酸检测、发放物资、解决居民诉求……这是花溪区平桥街道锦江社区科技楼小区网格员徐莉的日常。

作为一名网格员,疫情防控期间,徐丽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各项工作。为了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她经常利用微信群推送核酸检测消息,同时挨家挨户动员。

小区里的独居老人余奶奶是徐丽最担心的人。

于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徐丽带着医生为老人做核酸、抗原检测,并为老人送物资包。有空的时候,她还会给老人打电话,或者爬上六楼查看老人家的情况,关心是否有足够的粮食、米粮油。

“小徐比女儿还亲。”徐丽的周到服务让于婆婆非常感动。

近六年的社区工作让徐丽对辖区居民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社区里,像于婆婆一样的残疾人还有8人。每次进行核酸检测,徐丽都会带着医护人员上门,同时充当“跑腿者”,为老人送物资。“越是特殊时刻,越应该关注弱势群体。”徐丽说道。

9月3日,社区一名老人需要去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徐丽得知情况后,经过一番协调,老人终于被送往医院救治。

类似这样帮助居民解决困难的事,徐丽还做过很多。在她的细心照顾下,社区两名需要透析和化疗的患者得以按时到达医院接受治疗。

面对居民的感谢,徐丽说“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工作需要我,居民需要我,我永远都在。”

贵阳日报媒体编辑李春明帅一帆容周云徐发顺顾林翰

协调员吴亚鹏

编辑江云


本文对于参加疫情防控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人员现实表现材料的热门内容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本文对诸位有所帮助,请关注并收藏本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