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正/说/正史/趣/说
唐代不管是政治还是还是经济贸易都算得上中国历代繁茂的朝代之一。为文人参与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更得益于科举制度的推行,让诗歌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
因此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唐朝有名的诗人就有两千多,真实数量只会更多。今天就来聊聊这位与李商隐一起并称“小李杜”,以《清明》《泊秦淮》等作品大家熟知的“风流诗人”的杜牧。
杜牧出身名门,数百年都一直是贵族家庭。当时有民间说城南的韦、杜两家,离天子距离只有五尺,虽然有所夸张的成分在,但足以可见,这两家可谓是风光无限。
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三朝宰相,享有盛誉。杜牧出生时,杜佑被任命为宰相,当了十年的高官。除了杜牧祖父外,还有其他的亲人,也在朝为官。
杜牧年少就享有盛誉,在23岁年就写出了《阿房宫赋》,在文人中有了点小名气。后参加科考,拿到科举前五的名次。在晚唐这略黑暗的时期,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有所降低,本该是状元的杜牧,更是无缘前三。
但还好的是,杜牧并不知道此事,此后得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弘文馆校书郎,这就相当于现代的图书管理员。初入仕途的杜牧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劲。
除了文学上的才能外,杜牧军事上的本事也得到大家的认可。为平定叛乱的好友李德裕提出建议,后被用上后,轻松拿下胜利。
但在此之后,杜牧就很少接触到军事了,只能把兵事见解,写在书上。
相比杜牧的文学、军事造诣,好像他的风流韵事更被大家熟知。
在扬州如果想要去找杜牧的话,那么去青楼,一定能找到他。只是在只是在妓院写诗弹琴,也十分乐在其中。
虽然在扬州的那段时间,仕途失意。但可能正如人所说,“文人之不幸,乃文坛之大幸也”,我们才能在千年后,还能见识到当年在“二十四桥明月夜”与歌姬弹琴吹箫的景象,“杏花时节在江南”的春日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扬州,杜牧遇到了名噪一时的歌姬张好好,并立即爱上了她。但最终,她还是嫁作他人妾,另杜牧遗憾不已。
回到扬州发现喜欢的人嫁人又写下“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命运荏苒,五年后,杜牧和18岁的张好好在洛阳不期而遇,而这时她已成了一家小酒馆的老板娘。面对昔日红颜,杜牧也为她作诗一首,感叹双方的命运。
很多人觉得,能写下《阿房宫赋》这样作品的人,怎么流连在烟花之地呢。其实杜牧根本不能选择,官场黑暗、仕途不顺,报国热情已经被磨灭,心灰意冷的杜牧只好沉溺酒色,醉生梦死。
其实杜牧如果能完全放下那些事务,也不会那么痛苦,更不会在酒醒后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更是怀着这种愤懑精神,把自己写下的诗,烧了大半,只余下500余首。
杜牧活了50岁,虽然年纪轻轻就成名了,但他的抱负很难实现。后半生,基本上是在世间漂泊,在美色与酒色中度过的。
如果杜牧能生在盛唐,何愁不能有一番大作为呢?但是相比社会的动荡,普通人的命运实在太渺小了,只能被迫卷入旋涡,就算你惊才艳艳、文武双全,没处使,根本没用!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趣史谈内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