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内衣可比选衣服难多了

我采访了身边各种职业

各个年龄层的小姐姐

总结了她们对内衣的要求,那就是

穿着舒服(比如轻薄、透气、不勒肉……

穿着有型(比如要聚拢、不跑杯、不空杯……

做完这次调查能入选的牌子真的不太多!

在比较了好几家内衣品牌之后

还是相信这家——专做舒适内衣的品牌:

图兰朵

如果你对内衣的挑选也比较挑剔的话

9月1日周五中午12:00

二家直播间,我等你!




从幼儿初生、儿童探索期到青春期引导,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上就像个小白,一路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稍一不慎,就会出现很多意外事故。

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便用医生真实的看病问诊,呈现出人间百态的同时,还生动形象地向大众进行了医学科普。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



闪闪的儿科医生
Shiny pediatrician

某夜,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急诊外科诊室的黄子龙医生正忙着看电脑。

一名高大魁梧的壮汉礼貌走了进来,“黄医生你好,前两天过来看过,今天的话症状有点加重了。”

黄医生见只有一人便问:“什么问题?孩子发烧吗现在?”

对方答:“我就是孩子。”听到后黄医生猛地抬头,惊得眼睛都睁大了。

这个孩子名叫小舟,16岁了,因为有点发烧,加上尿尿有点痛,便自己前来医院看病。

诊单上写着包皮发炎,黄医生便照例让人脱裤子查体,检查后也没什么问题,谁知小舟主动开腔,“我看到网上都说这是什么淋病感染症状。”


听到小舟上网自断结果,黄医生都忍不住笑了,委婉问道:“你有这种生活史吗?”


谁知对方回答得颇为坦然:“有。基本上都是同一个人。”


说实话,儿科也算是个卧龙藏虎的地方,见过撒泼哭嚎的,见过满地打滚的,但来儿科看性病,还真是头一遭见。

弹幕上见识多广的网友也都震惊了。

“我都差点忘记我在看儿科纪录片。”
“我的妈呀,我16岁还在因为考试没考好,在宿舍蒙着头哭。”

这个让人“瞳孔地震”的炸裂名场面,来自B站的9.9高分纪录片《闪闪的儿科医生》,一看制作班底还是《守护解放西》的原班人马,瞬间就能明白为什么会看到这种“卧龙凤雏”了。

高评分的背后,无论是孩子、单身还是即将或已经为人父母,有人看得又哭又笑,仿佛从中看到自己,但更多的,是在哭笑的过程中获得各种人生启示......


胸心血管外科特诊室,一对怀孕夫妻推门而入。

孕妇怀孕已经23周,在孕检时却查出胎儿心脏房室间隔缺损。通俗点来讲,就是正常人四室一厅,患儿可能一出生,心脏是三室一厅。


坐在另一边的主治医生陈欣欣坐在椅子上看似放浪不羁,实则心中特别有谱:“手术不能说100%,起码是99.5%的成功率,做完就跟正常人一样。


陈欣欣,名字听起来可爱,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霸气大佬。

他做了37年的心脏外科医生,是深圳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特聘专家教授兼主任医师,截止2023年,他已经操作治疗过1万一千多例相关病例了。

谁知小两口听到医生这话,不仅没松一口气,反而一脸菜色。

丈夫犹豫问道:“人体基因会不会影响胎儿的畸形发育?”


陈医生听完表情严肃起来:这跟这个孩子有关系吗?

妻子则显得更为忧心,“如果以后他出生后,要跟学校报备心脏病,会不会影响孩子啊?”


跟正常人一样!都治好了我跟他报什么备啊。说到这儿,陈医生终于觉得不太对劲,他直接给出灵魂一击:如果检查一切都OK,治疗也OK,你们到底想不想要这个孩子?

孕妇心虚:我现在不确定。


他们口口声声说是要咨询专家的意见,却不是为了保住孩子成正常人,而是希望借医生之口给自己一个“放弃孩子”的理由。

虽然这是他们的权力,但对医生来说,这种鸵鸟心态也不适合为肚中的孩子保驾护航。

“你们两个从内心里是拒绝这个孩子的,就是即使做了手术了,变成正常人了,也不大能接受。所以也不要再去复查了,没有意义。”


陈医生表示,只有听到患者家长说类似“你随便搞,我就是要,搞成什么样都是我的孩子”这种话,他才会帮助对方,“我尽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分的努力。”

的确,医生与内心坚定的家长互相奔赴,才能谱出生命最动人的乐曲。

身在徐州的恩希,便是那个被有爱的父母坚定选择的孩子。


作为28周的早产儿,她不仅患有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肺部感染也极为严重。

自出生起这一年多,父母为了给她治疗四处求医,家财散尽,光是费用就花掉了80多万。

因为身体情况太差,手术风险太高,多家医院都拒绝给她手术治疗,直到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梁穗新医生接下救治恩希的重任。

从徐州到深圳,10多个小时的路程,横跨1500公里的路途,对小恩希来说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挑战。

恩希父母心里也明白,但仍想为女儿争取一次生的机会,“你们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无论最后结果怎么样,我们都希望恩希能转运成功。”

比起影视剧中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情节,恩希从徐州搭乘高铁转运到深圳的全程,只会是有过之无不及。

到达深圳后,陈医生询问恩希几次转院治疗的情况,感叹他们兜兜转转没找对地方,给出的结论是要及时做心脏手术。

考虑到两夫妻为治疗女儿已倾家荡产,他主动提出医院有慈善基金,可分担一部分费用,还为没找到住处的夫妻俩提供病房休息。


到了医院会议室中,一条通道划分了内外科的“楚河汉界”。

内科医生梁穗新措辞温柔含蓄:下一步……稍微做一下……控制这个肺炎。

陈欣欣大佬坐不住了:你别稍微稍微,控制到什么程度?你把她感染先控制住,然后把她慢肺的情况评估好了!交给我,我保证她活。

之所以敢这么说,倒不是毫无来由的自信,而是凭借自己多年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这对爱女心切的父母的尊敬,他愿意竭尽所能帮助他们。


经过一星期的监护治疗后,小恩熙的症状已有好转,全院又对此进行了第二次会诊,最后一致认为可以做心脏手术了,但仍要将最坏的结果告知恩希父母。


恩希父母的回答,真的让人心疼:都这种情况了,就是不接受也得被迫接受。


但无论结果好坏,信任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好在最后,他们没有互相辜负彼此的信任,恩希的手术比想象中的更顺利。

即便心脏破破烂烂,恩希宝宝也在勇敢努力求生,加上父母的不放弃以及医生的仁心与技术,三者的共同奔赴,才成就了这场生命的奇迹呀。

小小的恩希,是父母的恩赐和希望,而仁心的医生,则在恩希的心里盖了栋“房”,我想,那栋房里未来一定也会装满爱与善良。


如果说哪里最能检验人类的人性,我想医院大概会榜上有名。

哪怕是未出世或刚出生的孩子,也要面对生命中“新生与死亡,希望与绝望”的诸多无常和大人世界中的人性考验。

生命与现实的博弈有时确实不能全部尽如人意,可无论是病人、家长还是医生,只要有一方不言弃,有时也能得到当下最好的结果。



探索是孩子的天性,但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磕磕碰碰的意外事件,但有时也是因为家长看管失责,甚至是无知,结果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凌晨1:15分,急诊室迎来了一位被烫伤的小孩,辰辰,年仅2岁。

被烫伤9天后,因为县医院抽血化验发现肾指标有点超标,被紧急送进深圳市儿童医院。


看了化验单后,超标程度直接超乎医生的想象,“这是我近期见过的最严重的肾功能结果了,像这么高的肌酐尿素氮,一般都是慢性肾病、尿毒症孩子才会有的。”

只在入院来过一次的父亲似乎并不关心孩子的烫伤,见到医生时,唯一关心的便是治疗费用。

问到孩子是怎么被烫伤的,辰辰外婆回答,因为冲凉时舀了两瓢热水不小心泼溅到他的背部,结果不幸烫伤。

问孩子烫伤后是怎么处理的,家长的回答更是吓了医生们一跳。

原来孩子烫伤后,辰辰外婆竟然直接把孩子的衣服脱掉,然后用菜水和茶油敷在伤口上。


看病也是直接找的村医,打了消炎针,拿了消炎药,结果村医告知创面感染后才转入县医院治疗,导致辰辰创面感染加剧,还引发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

经过清创、血透等治疗后,辰辰这才转危为安。

因为创面太大,整个烫伤的面积大概有12%,其中三度烫伤面积甚至达到8%,再加上前期没有正规的处理,靠身体自身是没办法愈合了,只能进行植皮手术。

可由于家里没给孩子买少儿医保,整个手术加耗材,费用大约需要自费2.5w。面对植皮费用,辰辰妈妈难以独自决定,需要给辰辰爸爸商量一下。

谁知听到费用后,辰辰的爸爸竟然不同意给孩子植皮,给出的理由是:不要听医生的,这种不是很严重的,医生当然想让你做......


本着为孩子负责的态度,医生又给辰辰妈妈看了遭受烫伤没做植皮手术的孩子,身上的增生凸起癜痕触目惊心。


听完医生的科普后,辰辰妈妈内心动摇了,再次拿起手机准备说服丈夫,谁知丈夫却认为妻子被医生蛊惑了:你要有自己的主意,不能老是医生说什么你就打退堂鼓。

辰辰妈妈听到后很是失望,“我就建议你有空就过来一下,你就是老是说忙忙忙,你有空抽半天时间过来,跟医生沟通一下就行了。”
可无论怎么劝说,最后得到的回应都令人十分心寒:我不同意,才不去跟他说呢。
戏剧性的是,在医院,从来都不缺反差巨大的对照组。
在辰辰被父亲拒绝做植皮手术的第二天半夜,同样被开水烫伤的1岁2个月的悦悦,被父亲双手抱着紧急送来医院。
坐在床上等待时,悦悦的爸爸满眼都是愧疚和心疼。

悦悦之所以被烫伤,一半是因为父母的疏忽,另一半也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

妈妈原本带着两个孩子回家洗澡,用热水壶烧开水时没在身边,悦悦听到跳闸的声音后,因为好奇去扯了充电线,结果导致热水壶掉落水洒到地面。

小小的悦悦哪知道这是滚烫的热水呢,居然躺到地上打滚,结果手和脚的皮当场脱落。

好在这对父母还不算无知,及时用凉水冲了一下,只是冲的时间不够。做完抢救手术及清创包扎后,悦悦的生命体征总算恢复正常。


等到悦悦复查换药时,同样是没给孩子买医保,同样是家庭困难,当听到女儿需要做植皮手术时,悦悦爸爸想都没想就对医生说:因为妹妹还小,(可以)用我的皮给她补回来吗?


面对植皮费用,悦悦爸爸虽然感到有压力,但更不想让女儿的未来因为疤痕感到自卑。

“我也想尽快给她安排手术,我们也是正在准备各方面去筹钱,去赚钱,给她做手术,做康复,抗疤痕治疗,给她做植皮。”


而面对这样有担当肯负责的父母,医院也十分动容。

经过多方努力,医院为悦悦链接到慈善基金,无论是正在接受的抗瘢痕及康复治疗,还是后续功能受限需要接受的手术治疗,都将由慈善基金支持悦悦的相关治疗费用。

反观辰辰,等医生想要再劝劝他的父母时,却发现病房已经人去床空了,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有网友感慨:没有钱可怕,但没有爱更可怕。

是啊,肉体上的病痛易治,可心灵上的无知与偏见却犹如一座大山,实难消除。

就像纪录片中说的那样,父母应该学到的重要一课是:别让伤害成为意外的理由,别让意外成为永远的伤害。



青春期的情感萌动,容易让孩子落入“为爱瘦身”的深渊巨口,而与周围同学的攀比,也让孩子们陷入“畸形审美”的魔咒。

今年3月,万物刚复苏,15岁女孩小玲却因过度减肥失去了生机。

谁能想到身高165cm的她,体重竟然只有24.8kg!


从东莞某医院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转运中心时,她已经失去了意识。重度营养不良,让她呼吸衰竭,全身多处内脏受损,消化道出血极其严重。

小玲爸爸表示,女儿自大年初三以来,将近50天没吃过东西,只喝水

在这之前,父母也强制带她去过很多趟医院,第一次去就试图跳车,开了四五次车门,到了医院只能强制拖进病房,结果她用花洒砸脑袋,甚至尝试跳窗......


经医生诊断,小玲得的是一种自己完全失控的精神性疾病:神经性厌食

其实小玲曾经是非常标准的身材,最胖的时候也不过是104斤。可当她暗恋上一个男孩后,她对自己的体重变得越来越不满意,只因听说男孩喜欢上一个比她瘦的女孩。


于是,青春期情感萌动的小玲开始了痛苦的减肥之路。

一开始,她只是要求菜里不能放油,然后也不吃米饭或其他主食,后来演变得越来越极端,完全不进食只喝水。父母对此非常担心,多次问她为何减肥,可她却始终不说。

送进深圳儿童医院时,除了厌食症,小玲身上还被检测出13种并发症,对光反射消失不说,脑部代谢也出现严重损伤。


ICU里20多天的抢救,仍没能唤醒曾经那个活泼可爱的小玲,思虑再三,父母还是决定给女儿自由,最终妈妈忍着心痛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小玲的故事戛然而止,有震撼,有痛心,也有遗憾,但也给无数家长敲响了警钟。

无论是审美,还是情感,青春期的孩子都正处意识混沌之际,作为父母,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并能及时引导,教会孩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课:

爱人必先爱己。生死之外皆是小事,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孩子的成长原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奇怪问题。

青春期的女孩不来月经,可能是经血被堵在身体里出不来,因为羞耻,加上家长的粗心和疏忽,女孩只能独自吞下难以容忍的疼痛。


孩子从沙发或床上摔下来,并不是一件可以疏忽的小事,它可能会造成孩子颅内出血,如果送医不及时,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因为母亲孕期吃素,加上孩子从三个月大时开始喝粥,导致严重营养不良,比同龄人矮了十几厘米,需要及时打生长激素。


丫丫10岁还在尿床,有时还会漏尿,父母却不在意,认为“大家小时候都尿床,长大就好了”,等到摔伤后大小便失禁才去看医生。

经过检查,丫丫被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治好。


年仅4岁的星星,身高112cm,体重却已经达到60斤,比平均体重重了近20斤,胖得脖子都黑了,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很多家长总是抱着“能吃是福”的想法,一味溺爱孩子,完全不控制孩子的饮食,殊不知,却为孩子的成长埋下病痛的隐患。


短短十集,让人看尽家庭养育百态。为人父母虽说不用考试,但既然选择将一条生命带到世上,就要学会对他们负责。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害了自己的孩子一生。

就像深圳市儿童医院最后总结的那样:每一个“生而不同”孩子,都值得被世界温柔相待,他们的人生同样充满光芒

通过《闪闪的儿科医生》这部纪录片,我们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医生在每个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因为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每颗闪闪发光的医者仁心,才成功拯救了无数个闪闪发光的生命。

医学在进步,孩子在成长,而为人父母,也需要跟着成长......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
B站《闪闪的儿科医生》、
微博@闪闪的儿科医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