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陕西秦宝、山东民和接触的过程中,听到一个共有的疑问:为啥一个上市公司做直播,怎么还做不过一个村里买橘子的?

这个是很多品牌做直播的一个普遍疑问。

影响直播效果的因素很多,

今天想从“互动”的维度来理解 

“互动”这个概念已经让人熟悉到忽略的地步了:点赞、评论、购买转化等一系列数据指标,红包福利、循环话术、波次抢购等一系列设计技巧已经透明了。

但是如果尝试从另外的一些角度理解互动,就会发现——互动很可能是微品牌最大的力量。

  • 互动对销售最本质的改变,是把原来销售终端,无论是线下、线上,固定的点,变成了从原材料到销售终端整条线中不固定的点。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接触品牌信息,从而在任何一个点都能产生销售。

小米刚刚火爆的时候出版过一本热销书《参与感》,讲述了最初的垂类人群如何参与最初设计,又是如何成为种子用户的一些经验。可以作为理解“互动”本质意义的案例参考。

从这个角度理解,为什么卖橘子的更容易让人认同,更容易产生成交,其中的一个因素是卖橘子的人在橘子树下,用直播展现了橘子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

而某鲜果品牌在直播间卖橘子展现的,仍然是主播作为售货员的销售——这一个点。

  • “互动”之所以能够改变消费者的体验,在于突破了消费者咨询、购买过程中的阈限。

在传统的销售场景中,消费者和销售员的沟通往往是:销售员介绍产品特点、从多个角度证明推荐的商品适合对方、现在买有什么优惠;消费者则是针对商品产地、用料、功能、性能、售后保障提出问题。

这些普遍日常的场景让消费者形成了大体的预期的感受范围。这也是很多大品牌在直播间中所做的事,而“村里卖橘子”的恰恰在直播的时候可以打破这些固有印象:完全不同的农民形象、带着方言的口音、看着评论的闲聊……这些都突破了咨询、沟通过程中固有感受,甚至唤起了用户对于“主播”的情感。

  • 除此之外,人和人的互动,相比品牌和人的互动,要更加直接、更加具体。但常见的品牌直播间中,主播往往是作为品牌符号存在的,在用户的意识里,ta作为“品牌主播”的意义,大于ta是谁的意义。

而如果没有品牌或者是小微品牌,主播对用户的意义更多在于他是谁,因此他就具有了性格、情感、情绪等一系列人的特质。这些特质会让他具有更强的情感附着能力。

影响直播效果的因素很多,这里只是“互动”这一条线,所涉及的是关于互动的三个点。

为什么互动可能是微品牌破局最大的力量?

恰恰在于这三个点:

  • 更容易让用户接触或参与全过程、

  • 突破销售话术的互动更能够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感观、

  • 作为互动中的人更能够附着用户的情感

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互动,肯定不能保证直播一定成功,但至少会给直播增加很多尝试的可能性:

比如民宿的直播不再限定于环境和用户入住后的场景展示,种草、安灯、和老板娘的对话过程可能都是不错的直播素材;
比如服装直播不一定完全按照直播脚本、循环话术、福利节奏一板一眼的进行,不露痕迹、故意为之的意外可能显得更加真实。
比如美妆主播不需要句句不离品牌、卖点和优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聊作为一个人的“我”,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只宇说>

【微品牌破局】不信任“三招识人”、“五步改命”的快餐文化,尽自己所能抛砖引玉,分享更多的思路,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才是初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