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不强,品牌难称王!

发表于 资讯中心

增量机遇
“全国唯一一个商超5A级景区”“胖东来哪里都好,唯一缺点就是没开在我家”。
前不久,因为“员工未按照试吃标准进行试吃”,线下零售门店的典型代表胖东来被冲上热搜。但在这波“负面舆情”当中,胖东来却不仅得到广大网友的正面评价,还再度成为网红打卡点。
同样,继年初成功召开CS(化妆品店)渠道新品发布会后,日前上美股份召开了2024百强渠道新品发布会,正式官宣百强渠道专供新产品、新政策、新模式。会上,上美股份创始人兼CEO吕义雄表示,“线下是品牌的根,要扎得深,线上才能是参天大树!”
从被誉为“中国超市天花板”的胖东来引发线下客流狂潮,到上美股份在旗下品牌韩束问鼎抖音美妆TOP1品牌后扛起重返线下大旗,无不说明随着线下消费活力的不断恢复,线下将在2024年成为品牌获得生意增量的必争之地。可以说,赢在线下也就赢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线上已“无肉可吃”

走出“流量围墙”,是当下不少国货美妆重返线下的核心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里面,有不少国货美妆通过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私域卖货等方式获得了不错的成长。但伴随渠道的多元化,众多的入局者也让线上竞争进入白热化,留给国货美妆品牌的线上发展空间日益狭小。
另外,线上打法不断攀升的流量成本,也让不少品牌投入产出已经见顶。某美妆上市公司旗下品牌负责人曾给青眼算过一笔账:“抛开超头部主播而言,一场达人直播投放费比大概在30%—50%之间,自播也和这个差不多。这样计算下来,ROI在2到3之间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区间,低于2就会出现问题。”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大多数美妆品牌的真实情况。杭州的一家知名MCN机构负责人称,“只有部分有议价能力的品牌能做到2,绝大部分品牌基本上都是1左右。加上做的品牌越来越多及平台越来越卷,直播带货的边际效应也就跟着下降了。”一位直播行业的资深人士则坦言,“ROI指标还需看品牌具体运营策略,不然当前做直播更多是赔本赚吆喝。”
另从《青眼在一线》栏目1月走访近50家美妆上下游企业得到的反馈来看,“流量贵、平台卷、达播亏已让绝大多数企业在线上“无肉可吃”。在青眼的走访中,多位品牌负责人坦言,“当前在线上平台,百分之四五十的投流比已算是理想状态了。有不少都已接近80%,越做越不赚钱了。”
吉米首席品牌官周金凤表示,“平台流量费用是以前的三到四倍,这对于依靠信息流获客的品牌造成不小挑战。”某头部护肤品牌总监也坦言,“虽然近两年大的流量还是会在抖音,但我们也感受到流量正在变得越来越贵,产出不会像两年前那么高了。”这也意味着,线上渠道已难以持续获得增量。甚至,越投入越亏损的局面也将是常态。

“做强线下始终是品牌的刚需”

当然,重返熟悉的线下战场,也与实体零售回暖不无关系。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8%、7.5%、4.9%和4.5%。很显然,已有不少嗅觉灵敏的国货美妆企业也瞅准了这一挖掘增量的机会。
典型如韩束,从年初的CS渠道新品发布会到日前官宣发力百强渠道,无不印证重返线下将是该品牌今年的“大事件”。事实上,在多次问鼎抖音美妆TOP1品牌后,韩束也需要线下巨大的场域来承接溢出流量。吕义雄公开表示,“对于化妆品行业,做强线下始终是品牌的刚需,只有具备零售基因的企业,在未来的长周期内才不易被淘汰。”
不止是韩束,丸美在做好线下这件事上也是开局强硬。在2024年丸美股份年度总经理会议上,丸美股份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怀庆明确提出丸美当前的渠道战略:“电商是增长引擎,百货是品牌高地,日化是线下基盘,美容是专业底盘,新零售是业务新盘。”不难看出,丸美也将持续拓展线下渠道放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在这些对线下渠道并不陌生的品牌之外,可复美、花西子等线上起盘的品牌也已开出了线下店,向线上线下双渠道布局再迈一步。甚至,曾以线上作为大本营的蔬果园也已正式开拓CS渠道,并曾公开透露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已完成80%区域的合作。鲜即品牌创始人罗云认为,“随着线下消费场景的恢复,线下渠道在今年将会是一个机会点。”新锐国货品牌红之也向青眼透露,“今年品牌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线下。”
不过,当前品牌进驻线下也是有选择性的,更注重适配性和年轻化。过去,不少品牌进驻线下主要是大面积撒网,以获得网点规模优势。但如今,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成为主流,传统的、一成不变的线下门店或已不再是品牌们的首选。在《青眼在一线》栏目1月走访中,就有多位品牌负责人坦言,“即便进驻线下渠道,更多也是针对新型美妆集合店或潮流零售店,而非传统的化妆品店。”

如何赢在线下

这背后,线下渠道的风向早已发生了变化,美妆集合店、时尚新零售等新零售业态开始渐入佳境。典型如,拥有KKV、THE COLORIST调色师的KK集团开始盈利。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1-10月,KK集团收益为47.69亿元;经营利润为3.76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为经营亏损4.6亿元。

其中,作为美妆新业态的THE COLORIST调色师表现亮眼。据KK集团财报披露,2023年1-10月,THE COLORIST调色师的营收共计7.56亿元,同比增长43%,经营利润更是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近200%。

另外,近年来将香薰视为重要品类的名创优品,也以“兴趣消费”崭露锋芒。据名创优品最新财报显示,其2024财年Q1营收达37.9亿元,同比增37%;毛利率升至41.8%;单季调整后净利润6.4亿元,同比涨54%。

而无论是KK集团还是名创优品,从中可以洞悉出零售业态线下重构带来的增量机遇。首先,规模效应拉动品牌价值提升。截至2024年1月23日,KK集团旗下拥有458家KKV门店、243家THE COLORIST调色师门店、64家X11门店、35家KK馆门店,共计800家门店;截至2023年9月30日,名创优品全球门店数达6115家,其中国内门店数3802家,同比净增533家。

其次,丰富的产品线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名创优品包含化妆品品类在内,其整体SKU已超8000个。而据KK集团招股书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调色师共计拥有超过2800个SKU,涵盖彩妆、男士彩妆、美容仪等6大品类,提供240个国内品牌和132个海外品牌。

此外,THE COLORIST调色师、名创优品、WOW COLOUR、三福等新零售业态,通过不断上新潮流美妆品给予消费者区别于传统门店的产品体验。

由此可见,在传统线下门店遭遇市场围困之际,也有着一批紧跟时代和市场脚步脱颖而出的美妆新业态,且获得不错的成长。而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2024年线下市场将开始新一轮厮杀,线下也必将是国货美妆获得新增量的关键。

更何况,品牌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线上的市场推广和影响力,而是需要线下实体经济的支撑,包括零售店面、顾客体验、售后服务等实体业务,这些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环节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品牌在线下环节做不强,就很难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建立起稳固的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换言之,线下不强,品牌难称王。

以全球第一大美妆集团欧莱雅为例,可以说其从来没有停止对线下市场的投资。显而易见的是,Aesop在被欧莱雅集团接手后明显加快了在中国的线下布局。据Aesop官网,包括即将在3月份开业的广州东山口店在内,该品牌目前已在中国大陆拥有9家门店,其中6家位于上海,深圳、成都和广州各有一店。而尽管中国市场占欧莱雅集团线上业务超60%,但是从整个集团来看,电商渠道销售占比不到27%。

尤其是,后疫情时代重新强调了线下商业的价值。许多品牌开始重视线下实体店作为顾客体验和社交互动场所的角色,这进一步支撑了线下零售在品牌强大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线下强大的品牌往往能更全面地满足市场需求,构建起较强的品牌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成为领头者。

只有把握趋势,才能决胜未来,这是企业生存和抓住机遇的不二法则。以“线下重构”为主题,青眼将于3月19日在杭州英冠索菲特酒店举办2024(第九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本次大会将集结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之一、助力1000+品牌重构化妆品店的数字化运营商、中国美妆十强上市公司、销售额增长200倍的“零售网红”、新零售生活百货领先品牌等中国头部品牌和线下零售的代表企业,以数据、方法、案例等多种形式,详细解读“线下重构”之趋势。

我们希望,以本届大会为契机,围绕“线下重构”,共同助力中国万千国货美妆企业抓住增长机会,打好2024年开年的关键仗。

3月19日,杭州,不见不散!

相关推荐

1.中国成分,来了!

2.2023年第一场行业大会来了!

3.“中国成分”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线上进入存量时代,新零售吹起线下重构的号角!第九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聚集渠道,邀您一起“线下重构”。现场席位有限,点击此处,即刻报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