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丁元英主动召见了刘冰,并和刘冰之间有一段看似简单却又充满暗示的对话,并给了刘冰一个档案袋,并告诉他这是装着足以推翻格律诗的证据,可以用来保住工作,但是不能用来当作筹码。

在与刘冰的谈话中,丁元英主要对刘冰的未来打算和对公司的态度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并再三强调,留在公司并不仅仅是凭借过去的资历,而是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才有机会。

丁元英说:你心里得有个数,只有你行,你才有机会。

最后离开的时候,丁元英又再次强调说:“如果你自己行,你就有机会;如果自己不行,到哪里都一样。”

关于文件袋,通过细致的描写,不难看出丁元英在格律诗创建之初就一起准备好的。纵观整个杀富济贫的大局,从格律诗的创建到林雨峰的自杀,再到给刘冰的文件袋,丁元英算无遗策,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仿佛是按着丁元英写好的剧本进行的一样,没有任何偏差,其对局势的把握,人性的洞察,竟是恐怖如斯,令人毛骨悚然,难道这就是开悟的人所具备的能力?

有点离题了,我们回归正题,刘冰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小角色,按理说,丁元英没必要把目光落到他身上,更何况还单独有专门的安排,那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看看刘冰,刘冰原本是一个小商贩,他是现实中市井小人物性格特点和生存状态的典型代表,充满投机心,虚荣,却有小聪明,善于把握机会,又自知无能,常常谨小慎微,向强者屈服,但是他又有强烈地渴望出人头地、活出人上人的心理,就像隐藏在暗处的鲨鱼,只有有一丝血腥的机会,就会露出噬人的獠牙。

其次,格律诗公司最后接手的肖亚文,欧阳雪,都是经过摸爬滚打起来的女性,丁元英深知,她们两个都不会给刘冰任何机会,但是刘冰的存在又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暗雷,如果不处理,迟早会反噬。所以,与其让他隐藏在暗处怨恨,不定时发作,倒不如给他一把刀,让他主动跳出来, 这就是只有千日做贼,哪有日日防贼的道理了。

最后,尽管丁元英洞察人性,但是还是愿意去赌一赌虚无缥缈的那一点良知,特意交代了肖亚文,如果刘冰战胜了贪婪,那么不妨给他一世安稳,就当是人性胜利的奖赏。但是事实却是没有万一,人性就是人性,刘冰并没有突破自己的局限性,选择了最贪婪的方式。

刘冰的死亡,是注定的,贪心不足蛇吞象,是小人物的悲壮,是弱势文化的具象,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给的一个未知的文件袋,寄托在了强者的品性,强者的施舍,到死,他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而是怨恨世界,大喊:丁元英,你撒谎啦。。。似乎他用他的死亡把丁元英拉下了神坛,因为丁元英撒谎了,他是神,不应该撒谎的,但是又无比委屈与不甘,为什么神会对自己撒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