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跑了三趟信利催货

加上之前新加坡的代理

前几天也问我说他们做了大半年了

明明好些客户都送样了

怎么就不能往前推进一步

进而转化成订单呢

这正是很多中国公司面临的问题

这几年印度市场增长迅速

都在盯着印度市场

都恨不能一口将印度市场给全部吞下

奈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越急越难出结果

做印度市场

大抵都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蜜月期:工厂在中国,偶尔出差印度,跟客户偶尔邮件往来,偶尔接些订单;这个阶段相对容易;

  2. 磨合期:在印度有印度业务员,有些还有注册销售办事处,能做一些中小客户;管理印度业务团队,是一大挑战;

  3. 新婚期:内有专门的研发,品质,销售和售后团队来配合印度的市场,能做一些大客户;天天开不完的电话会议和审不完的厂;

  4. 中年夫妻:在印度设立后段工厂,跟客户签订合作协议,认为前景一片美好 很多中企,在印度其实是做的中企的生意,基本没什么印度客户,甚至因为价格和款期这些看轻印度本土客户;练内功的阶段;

  5. 完全本土化:印度本土客户占更大份额,这样才算真正在印度市场扎稳脚根;

想要在印度市场赚到钱

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有合力泰

建厂时有多风光

结局就有多惨烈

后有TXD

仗着自己在印度有工厂

就宣称自己要做车载市场

又不舍得投入

又找不到对的人

没个两三年

估计连门都摸不着吧

果然到现在也都还没有见到他们的影子

从2006年开始做印度市场

一步步走来

客户虐我千百遍

我待客户如初恋

到现在站在印度公司站在客户的立场

来看国内的供应商

都还是一言难尽

如果没有懂印度思维的中国人

和懂中国文化的印度人

在中间一直各种串的话

生意是不可能做得像现在这么大的

举个例子

像今天

我们印度同事非得跟人家CEO开会

像信利这么大的公司

CEO是不可能管下面这么细小的事情的

双方的诉求看起来都很正常

只有不停地打电话跟双方沟通诉求

才有可能达成一致 

沟通得多了

就顺畅些了

新加坡代理商问我们印度同事的意见

结果我们印度同事说

你可以问问Jackie

她很有经验

深得印度人的信任

希望能帮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工厂

协助他们一步步地做大印度市场

一直以来

我的梦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