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文档创建时间已经是2023.12.24了,标题源于与学长的长谈,他说“别当纯爱战士了,你难道还没看到纯爱战士只能和‘应声倒地’连用吗”,感觉是个颇有意思的话题遂建文档。此后一直没想好怎么落笔于是搁置至此。

重启的契机又是和林老师的闲聊了。


一、自恋面对客体的投射

 “你会去爱的人就是你自恋高度的体现。”她是这样说的。我曾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猜测,但因为没有表述成文,这部分模糊的领悟很快就掩埋在记忆的汪洋里了,直到林老师举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才唤醒。

来一点偏极端而恰恰典型的情境吧,比如一个人始终不敢去追喜欢的人,或者主动推开,那这里面包含了极高的自恋和弱小的自我两部分内容。弱小的自我在这样的情境里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值得一说的是极高的自恋——不敢追和主动推开喜欢的人,真的仅仅是“配不上”或者事实上真的配不上吗?实际上这个情境里的当事人是用自己的行动进一步完善了对于对象的幻想,让现实中未必那么完美的ta能够配得上自恋投射的高度,即“我和ta谈不成恋爱才能符合我心中‘ta那么完美’的想象”,反言之“ta如果被我追到了那还完美吗”。这里用“完美”当然是简略的说法,未必是真正的完美,世间的“完美”也未必存在,只要是符合当事人的自恋想象就行了。昨晚聊的天,一直到现在写起这部分还是会绷不住笑。感觉即使我走上专业化的层次也还会绷不住,想想到时候还是真诚地和来访一起笑一笑得了。


二、所爱与自恋的客体投射

关于爱恋对象与自恋投射的关系,我突然想到佛学里的一个词叫做“非一非异”。“非异”当然是说两者要相近相似一些,若是全然相异的话那就根本投射不动了;“非一”则是说现实中的这个人会有与以自恋投射为标准的“完美”相比有缺陷,那么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是“非一”之所在。

其实去年一年我都对于“爱”这个主体有很多并不究竟的思考,搞得自己也很虚无主义的样子。其中有一个略有进展的阶段是以看完《哈尔的移动城堡》为契机,觉得爱或许是“看见/理解和被看见/被理解”。

不如就以《哈尔的移动城堡》为例看我当时的观点与现在这个“自恋投射”的说法。


(一)看见与被看见
苏菲是个早熟的懂事孩子,早早地承担经济压力、压抑情感需求、工作朴实无华,生活稳定而平淡,甚至反映到穿着和妆容上都是朴素的。而哈尔则与之相反,亮眼的金发、华丽的衣服和闪亮的饰品、转个转盘就能去往各处的家门、强力的魔法。可以说在现象层面来说,这两者几乎在两个方向上发展——一个压抑内部的很多攻击性、需求而以低欲望、周到、朴素来与外界相处,一个肆意张扬着内心的能量以及外部的高贵感甚至放任其膨胀。或者似乎也可以说两者的能量一个主要向内,一个主要向外。
彼时我的解法,简略来说就是:哈尔看到了苏菲的高能和欲望,而苏菲看到了哈尔的丑陋和弱小。
哦突然想起来,如果这样解的话,苏菲看到哈尔丑陋和弱小的这一部分就很符合pua的逻辑……
这当然是一部分,然而无论是当时自省与现在回望,这样的一个看法都是不究竟的。彼时感觉上就必要不充分嘛。

(二)所爱是自恋的投射客体
这样也许能囊括更多东西。
苏菲虽然看起来与时髦的姑娘们格格不入,但压抑之下应当是更高的自恋幻像,而因为她情商之高使得她的自恋并不显著体现为人格特质。因此影片初期的她固然不会被哈尔“大魔法师”“帅气”之类的所谓的“肤浅”名声给轻易动摇。看完整部电影后,单以我的视角来看,她对于男性伴侣的标准几乎是完美的——有高度发展的能力,有生命力而不呆板,尤其有孩子气的那一面,还有勇气担当和牺牲等等。更重要的是,哈尔还可以向他爱的人展露弱小。我想这样几乎趋近于完美的形象才是苏菲对于一个爱人的投射,不好说当今有没有以及有多少,至少动画“高于生活”,恰好给我们一个活例。
哈尔这边,对于苏菲的那部分投射似乎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见和拯救自己。这对于自恋的人来说简直太切身了,也确实切了我的身。
所以在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难题就是,两人理想对象的“高度”。哈尔作为一个大魔法师,而苏菲经营一个手工帽子店。如果仍然借用小标题来解释的话也能说得通:自恋指标比较高的人其实内心的自我会处于低位,因此投射的理想对象也是一个能力地位并不高的人;而反观苏菲,在这样的理论之下也许就有个特别强大、地位特别高的自我,足以和自恋抗衡而不是被裹挟到心理的低位上。

三、被爱与自恋的自身投射
现在爱说“人设”,这玩意实在是在哪里都容易塌的,我认为它在亲密关系中比在公众视野下更有杀伤力。对自己的投射其实处处都有,比如我们不照镜子的时候如果脑补形象,会是美颜过的还是相反?那就是日常的投射。具体到亲密关系中,就有了“我应该以何种方式爱人”以及更重要的“我应该以何面目被人所爱”这样的话题。而如果对自己的投射也过度偏离现实,无论偏高偏低,那自然都会出现问题,因为会不自觉地维护,维护要耗能,而耗能可能带来耗竭;以及即使不耗竭,面具上偶尔的裂缝带来的落差感是很“裂开”的。
想到《大学》八条目里前二位的“诚意正心”了进fdu以来越来越多地提起,是因为这个东西和心理的根相应。人如何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爱人、面对现实?问及此题,并且能进一步作答,那就是该勤加修证的一处了。

四、为什么纯爱战士总要应声倒地
终于说到标题了。以当下的见解来看,无非两点:第一,投射太多、现实太少,容易见光死;第二,容易单相思,不容易双向匹配;第三,好像前两点说得有点重但又没有重很多。

五、后记一下吧~
写完才想起这一堆东西完全可以用高一第一节课来说完:罗密欧与朱丽叶谈恋爱其实是六个人的恋爱。
好的。那就在此搁笔吧(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