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钱太多”,是前些年的时髦话题。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中东石油“钱”、俄罗斯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钱”、美国高科技“钱”……到处是“钱”;至于开放式基金、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众多基金公司都管理着几百亿、几千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上市之时不费吹灰之力就融资219亿美元,在中国,“钱”更是多得不得了。如果按广义货币与GDP之比来衡量,那么,1980年中国的广义“钱”量只是GDP的22%,相对于每一元钱的GDP只有0.22元在流通。从那以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的“钱”化程度直线上升,到2003年达到新高,流通的“钱”量是GDP的1.9倍,相对于每一元钱的GDP产出差不多有2元钱在流通,社会上的确到处是钱!从表面看,今天世界的钱似乎太多了,有一种非理性繁荣,很多国家的货币供应水平是历史上少有的。就以2006年为例,日本的广义货币相当于GDP的140%,美国的广义货币相当于GDP的50%。截止2024年2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M2达到了299.5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是世界之最!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美国2024年货币供应量M2是20.78万亿美元,,按照汇率1:7.2计算,
约150万亿元人民币
仅相当于中国的一半!狭义货币(M1)余额66.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前两个月净投放现金7566亿元。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经济学告诉我们
货币供应量增加了
会带来通货膨胀或者资产价格(比如房价股价)飙升
。然而,在这天量货币供应量下,我们既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也没有出现资产价格飙升,相反,我们却看到物价在下滑,股市、房市都在向下走。反观美国,却通货膨胀、股市飙升……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原因很简单,钱大量地变成老百姓手里的银行存款。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捂住不花,银行又拿这些钱去放贷,进而派生新的存款,可是最终这些钱还是会通过工资、奖金、收入、利润等进入到老百姓口袋。而老百姓的做法很简单,省吃俭用,存银行。截至2023年末,中国居民储蓄总额达到103万亿元,占到了M2的三分之一!这么多钱放银行,老百姓不肯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货币没有变成追逐商品的购买力,自然不会造成物价上涨,也没有变成追逐股票、房子的购买力,自然也不会推动资产价格飙升。美国是什么情况?2023年末美国居民储蓄只有9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万亿人民币,只有中国居民储蓄总额的6.2%左右!!而美国却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最近一年刚降下来到3%左右,最高时达到10%左右),同时股市一路飙升,标普指数再创历史新高,突破5000点,升到5200点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钱多的地方物价跌、房价跌、股市跌?钱少的地方却物价涨、房价涨、股市涨?把费雪等式复习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货币供应量X货币流通速度=物价X总产出这个等式没什么玄妙的,是个很简单的事实,没学过经济学的也一定能看懂。这个式子很清楚,货币供应量那么高、物价那么低、总产出也低,肯定是货币流通速度很低。货币流通速度为什么低?因为钱都存起来了,不用来交易,货币流转的速度肯定很低。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老百姓把钱存入银行不肯花??我说说加利福尼亚国的情况吧。一个家庭如果有4口人,家庭收入如果不超过4万美元出头(合人民币30万元左右),全家都享受免费医疗,而且,政府还给你发智能手机、给你交电话费,保证你能通话能上网。除此之外,电费、水费会给你减免一半左右。养老金比较复杂,但是只要你一直工作,你的基本养老问题大体上是不用担心的。低收入人群还有廉价公寓可以租,比如有的政府提供的老年公寓租金只有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社区还经常免费发慈善捐助的食物(大约两周一次)。所以,我们能看到,这里的居民真是月光族,他们基本不存钱,有钱就拿去消费享乐去了。攒钱给孩子买房?别逗了,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且,如果要给子女买房,政府要征收一半的赠与税。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只要当前政策及有关体制没有大的变化,通胀不会有的。至于会不会冲进股市推高股价?这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