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在我的观念里,这个词依然是模糊的。许多人追求经典,是因为它很经典,许多人在阅读时半途而废,还是因为它很经典,所以,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为什么要花费时间去阅读那些千卷万卷,那些可能不好下咽的经典呢?
在我国旧日的教育中,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项目,传统教育并不注重学生从幼年时就开始读经的肠胃消化情况,他们往往只注重于学生是否将食物塞进嘴里,却并不关注学生的排泄情况,自然也不会逼迫他们服下类似于良药苦口的“康恩贝肠炎宁颗粒”,时间长了,学生们个个患了肠胃炎,因而食欲不振,摧残了他们的精力和与兴趣。读经便渐渐废止,事实证明,这种囫囵吞枣的行为在今日是不可取的。
散文家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曾经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于文化。”先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获取较真确的知识,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那就去读经典,真正的经典不是迎合一时的社会心理,而是经过时代淘汰却巍然独存,这些经典能撼动你的心理,激动的思考,感动你的心灵。经典值得你去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每一遍都能使你受益匪浅,使你的灵魂得到升华。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得一经,其中蕴含着的,便是书中之精华。例如我国古代《诗经》被称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其到了汉代被列为“五经之一”,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蕴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三百余篇。以风、雅、颂三类的诗歌主题读起来,朴实自然,富有韵律。在这里会读到人的真实情感,让我们从中懂得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生。再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让我们接近封建王朝,在书中惋惜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惨悲凉的爱情,感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
人类的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会落伍在世界的后端。这时,经典会使你快速奔跑起来,这些书籍虽经过了千百年,但其价值却永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读经典,让你穿越千百年去看古时圣人之目光;读经典,让你在口诵心惟中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读经典,让你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里,闻一闻书中所透露出的清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如此,故事的主人公海伦虽失明,但却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成为了一名作家,让我们知道成功的秘诀是永不言弃。
阅读经典不仅是青少年的所必需,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一本经典可能牵扯到历史、经济、哲学等方面,须你反复去品味,琢磨。你可能会说自己每天功课繁多,无暇阅读经典,但世间却总有人比你要忙得多,国父孙中山先生,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都要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终难成功,就如同我们读经典,不知道读经典的根本,就不能抵达学问的最高境界,终究是个书呆子。想要自己在人群中鹤立鸡群,超凡脱俗,就选阅读经典这一条道路。
经典,让你于方寸之间懂得生命的根本;让你在寂静的世界里迸发出亮丽的烟火,沉浸经典,享受经典,热爱经典,让你平凡的人生道路灿若星辰,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