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祭则受福?

发表于 资讯中心

祭礼

祭礼,就是适当地提醒,不忘恩不忘本。

为什么要举行祭礼?

《礼记·祭统》中说: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治人治国,没有比礼更重要的了。

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祭礼属吉礼。

五礼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礼。

祭礼为何如此重要呢?

祭礼就是传统的根本。

教育要从祭礼开始,祭礼是教育的源头。

《荀子·礼论》中说:

天地者,生之本也。

(天地是万物的根本)

先祖者,类之本也。

(先祖是人类的根本)

君师者,治之本也。

(老师是教人明白做人道理的根本)

祭祀指不忘本,使人知恩报恩饮水思源。

《祭义》中说: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祭礼不能太频繁,频繁会使人缺少恭敬。

祭祀不能太少,太少会使人怠慢和遗忘。

祭则受福

祭如在。

要传承给后代祖德,这才有福。

祖先的德行,能庇荫子孙繁衍绵盛。

祭祀有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祖先的德行详细宣讲,使历代子孙效法。

因为祭祖时要宣讲家规,传承家的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道德教化的根本。

如果父母已过世,如何教儿女孝道呢?

祭礼就是用来教导儿女孝道的。

《祭统》中说:

顺之至也,祭其是与。

把孝顺之心表达到极致的,就是祭礼。

孔子说,祭则受福。

因为它能达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祭祀时,就如同神明和祖先都在面前一样地恭敬和感恩。

这种恭敬和感恩就是使人得福的根本。

作者,刘余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