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什么要读童话 ?

发表于 资讯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汤锐:“优秀的童话作品,以它们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内容,激发着儿童想象和创造的潜能。

童话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儿童了解自然与社会的窗口,儿童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自然界的各种知识,了解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及其行为方式。童话的幻想,是满足孩子内心愿望、释放出孩子被压抑的狂野幻想、缓解孩子现实生活中焦虑情绪的一种极佳途径。”也算是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儿童文学作家汤汤说,被优秀的童话滋养过的心灵,长大以后会更善良,也更有力量,更有把一生过幸福的能力。童话的作用是滋养童年的心灵,从而滋养一生。另外,无论是民间故事的口语,还是创作童话,生动鲜活的书面语,都能唤醒孩子的语言潜能,为儿童的言语发展提供最初的源泉。其实童话对于成人同样有治愈作用。

童话如何塑造性格如《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从此以后》,不同的角度带领成人重读经典童话,探寻自己的内心,获得精神的生长,从而超越自我。成人读童话的意义,认识自我、重塑自我。童话居然治愈了备课的焦虑,让整个人变得振奋起来,童话的魅力真的不可小觑。汤汤说:“我希望我创作的童话,它是独特迷人的,是有意蕴有意境的,文字能闪烁出质朴的华彩,故事讲得静水流深或者惊心动魄,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读完以后,灵魂里产生回响,或微笑或叹息或得到启迪和力量,或者让人内心更加纯净柔软。”

好童话的标准:“清浅深刻的语言,丰富悠远的意蕴,引人入胜的情节,精妙绝伦的想象。”

童话是叙事类文体,在叙述上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重复,同一个情节、同一个场面,可以用同样的话来重复三次,这些重复也不是一字不漏的重复。其中会有一些变化,重复的特点在很多创作童话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教材中的《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等都暗合着三。

阅读童话我们要感受童话无穷的想象力。爱丽丝漫游奇境在世界童话史上的地位极高,作者刘易斯卡罗尔无与伦比的想象令人拍案叫绝。爱丽丝在奇境中遇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猫,它时隐时现,它消失的相当缓慢最早消失的是尾巴,我常见的是没有笑容的猫。这次却见没有身体的猫。还有树中有一棵美人树,上半部分是人的样子,下半部分却是冬青树的树干。不仅如此,美人树和人还可以互换汤汤。不愧是童话题材,他的想象鬼灵精怪,出人意料。

汤汤《美人树》:“冬小青从苦槠树上扯下一根藤,把自己和土豆一圈一圈绑在一起,最后还打了个结。她拿两只脚互相蹭一蹭,脱落了鞋子,光脚踩在树根上,胳膊抱住土豆,发出一声长长的满足的叹息声是的,她已经很饥渴。虽然她也吃人类的食物,可是食物代替不了她的生命真正需要的东西,那些东西只有泥土里才有。她的腿很快往泥土里扎了进去,接着她变回了一棵树,这正是她原来的样子。而土豆变成了一个女孩,是小美的模样,她靠着冬青树,紧闭双眼。

她们在短短的五秒钟时间里互换了。

我们感到了幻想带来的乐趣,那么如何对待童话中的幻想呢?当然要天真一点。天真的阅读就是对文学所创造的世界怀着信赖心态的阅读。在阅读童话中,尤其需要这种天真的阅读,相信童话,才能感受到童话的魅力。如果用科学思维思辨阅读法来欣赏童话,恐怕就读不下去了。童话都是虚构的吗?当然不是,小王子一书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作者的生活里找到原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