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已过中年都没发现藏在书中的宝藏?
书籍,确实能够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无法发现这转变的秘密!我们今天就从不同的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

01

唤醒批判意识:哲学与逻辑的力量

在接触哲学之前,我也曾认为哲学只是一种枯燥的理论探究,与现实生活关联不大。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哲学是一场博弈,是一次对思想极限的挑战。它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去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相。在哲学的引领下,我学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发现了新的思维路径和方法。

例如,当我们思考“为什么了解更多并不总是意味着赚更多钱”时,我们会发现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到的理念:超越传统的“学校式”教育,去认识到财务知识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追求薪水

了解更多并不总是意味着赚更多钱,探究问题的本质。它们不仅是思维工具,更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

02

财富的真谛:挑战传统观念

曾经,我认为知识越多,财富就会越临近。然而,真正的财富来自于对金钱运作和投资的深刻理解,而非单纯的学识。

罗伯特·T·清崎通过引导我们超越“老鼠赛跑”的思维范式,提出积极主动的理财方式。传统教育模式所教给我们的往往是追求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且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收入。这种方式看似稳定,其实却往往导致陷入财务困境。富爸爸则告诉我们,应该关注财务自由和被动收入,让钱为我们工作,而不是让我们为钱工作。

反思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金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幸福感,但平衡的生活、有意义的关系和个人成就同样至关重要的。所以财富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含经济上的成功,同时也包含了健康、家庭、情感等多个方面的收获。

因此,财富的真谛不仅仅是追求金钱的积累,更需要我们从更广阔和深刻的角度去理解它。

03

利他主义:从瞪羚的跳跃到生命的奇迹

在《自私的基因》中,理查德·道金斯通过汤姆森瞪羚的生动例子,引发了对利他主义的深刻思考。瞪羚在捕食者附近采取的“跳跃”行为,乍一看似乎是一种吸引捕食者的举动,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巧妙的生存策略。这种行为被解释为向捕食者发出的信号,表明瞪羚具备出色的身体健康,难以捕捉。通过如此明显地展示自身的敏捷和警觉,瞪羚成功阻止了捕食者的追捕,从而增加了自身的生存机会。

瞪羚的跳跃是一个典型的利他行为,它不仅仅是对个体自身利益的考虑,更考虑到了种群的长远生存。这种行为使得瞪羚种群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其生存和繁衍的机会。在生物学中,利他行为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工蜂对女王的牺牲,哺乳动物对幼崽的保护等。这些行为都不是为了个体的直接利益,而是为了整个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在人类社会中,利他主义同样存在。人类的慈善、志愿者行动、社会公益事业等都是利他行为的体现。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福祉。

04

金钱的故事:突破虚构的框架

《人类简史》则通过独特的叙事,揭示了金钱的起源和发展。书中指出,金钱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媒介,更是一个我们共同相信的故事。

人类社会对于货币的概念和使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初的货币可能是某种贝壳、石头或者贵重材料,人们用以进行交易和交换。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的形式逐渐演变,但其核心价值和使用方式仍然被保留下来。金钱作为一种交易媒介,不仅可以解决物物交换所带来的不便,还可以促进贸易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书中指出,金钱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不仅仅是因为其实用性和便捷性,更是因为我们相信它所代表的价值。这一点可以从经济学中的“货币幻觉”得到印证。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面对货币的价值时,往往只关注其表面上的数字,忽略其实际购买力的变化。即使通货膨胀发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人们仍然会按照旧有的思维模式进行决策,并按照原有的价值去衡量事物。

此外,书中还提到,金钱的发展和应用与传播和故事密切相关。通过故事的力量,人们能够对金钱所代表的价值形成共同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金融市场中,各种谣言、小道消息和市场传言都可能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和反应,进而影响市场走向。

由此可见,金钱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媒介和经济工具,更是一个我们共同创造和相信的故事。

突破知识的桎梏是一场奇妙之旅,从哲学到财富,穿越思想的辽阔领域。或许,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奇迹”。在这短暂而奇妙的时光里,找到了财富的深层奥秘。
然而,知识亦有其双面性。有人戏称之为“知识诅咒:看这么多书还是赚不到钱”。这简而直白的说法反映了一种现实,即知识的积累并非直接转化为财富。我们或许陷入了知识的迷宫,因追求思想的高度,而忽略了财富的契机。

关注公众号不迷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