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学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渴望独立的想法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中学生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这也是高中生的精神需要。

【家长♥助力】
人际关系既指人们相互进行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互动过程;又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静态的心理关系,学生时代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大致上有以下这三种:分别是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其人际关系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亲子关系特点
中学生基本上能够与父母保持肯定与尊重的关系,但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经验的丰富,父母原本高大的形象会变得黯然失色。中学生渴望自由和独立,但父母的爱无形之中又会造成束缚,因而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2.师生关系特点
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师生关系中的理性成分越来越多。中学生不再盲目接受教师,而是开始用评价性的眼光审视教师。他们更加注重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个性,以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理解等。
3.同伴关系特点
朋友关系在高中生的生活中变得更加重要,中学生感情的重心倾向于同伴,更愿意向同伴“倾吐心声”,对友谊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高中生择友特别重视志同道合、同甘共苦、取长补短和个性品质等。
【家长♥助力】
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让中学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有利于中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这个需要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共同努力。那么,中学生怎么样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人际交往重要性及相关知识的讲解。
中学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相互了解,丰富自己的感情,对自己人格的健全,性格的培养也有好处。引导孩子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经认识和了解自己。要通过周围世界对自己的反馈来修正对自己的认识。再次,要正确评价自己,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在发现自己、悦纳自己的基础上进行的人际交往才能更加平等。
除了正确认识自己之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认识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在交往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才能体察他人在交往过程中的想法和需要,这样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这个时候,告诉他不要怕,帮助他解决问题。这个坎始终是要过去的。有的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任何人交流,这是非常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家长和老师都偶留心观察孩子,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耐心倾听,理解和接纳孩子。青春期是中学生身体心理快速变化的年龄段。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许多同学的情绪较为敏感,容易冲动,同时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性意识、性心理开始萌发,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自然而又美好的事,同时这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但是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老师和家长发现早恋情况也不必过于慌张、责骂孩子,而是真正的倾听孩子,理解孩子,耐心的引导孩子。无论是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或是同伴关系中,如果能恰当地表达感激,人际关系会和谐的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