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学科普】抗抑郁药为啥越吃越没效果?原因在于你弄错了这几点...

抑郁很难受的时候,大家都渴望灵丹妙药,把自己拉回人间。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上的特效药、偏方等大行其道的原因,不是因为它对症,只是因为它对你胃口,不用那么麻烦。

可是,抗抑郁药物别说不像其他药物能立竿见影了,就是吃了好长时间,熬了很久,感觉治疗效果一般般,副作用却还不小,这个时候,真的是怀疑人生啊。既然吃了没什么效果,是不是这个病治不好了,我直接放弃算了?或者这个抗抑郁药根本不适合我,我得换药换治疗方法?....种种困惑,弥漫在广大病友们的心头。

虽然大众对抑郁症的理解和接受度在提升,然而,对于抗抑郁药大家仍然有很多误解。要知道,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抗抑郁药只是其中一种治疗方式,不是说吃了药一定就能起效,具体要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抗抑郁效果不佳,主要也是来自以下方面:药物副作用、是否正确用药和药物疗效。

一、药物的副作用,精神疾病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头痛、头晕等,这些反应通常会在服药初期即出现,但会随着继续服药而逐渐消退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人体会因持续服药而逐渐耐受适应。

因此,如果服药初期有些不适,是正常的。而且,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如今市场上用于精神疾病治疗的新药,大多副作用都比较轻微,是在人可以耐受的范围之内的。

所以,不要因为服药时出现副作用就自行减药停药,坚持下去,这些令人不适的反应是能够逐渐减轻消失的。如果一直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就需要找医生沟通考虑调整用药了。

二、是否正确用药。有些患者会人为地减少服药量。怕吃多了副作用大会变傻,怎么办呢,掰成两瓣,甚至拿小刀切成三瓣四瓣——药,我吃了,只是吃的少一点而已。

还有种是因为服药次数太多,导致漏服。据调查,如果每天只用吃一次药,患者的依从性高达75%,但随着每天吃药次数逐渐增加为2、3、4次,服药依从性会逐次降低到70%、52%、42%。如果你是个忙碌的上班族,经常得上班、开会、出差,三餐都不定,吃药自然也经常会被忘记,这时候,你就可以跟医生沟通,换成服药次数更少的药物。

还有的患者是因为症状复杂,医生同时开了好几种药,每种吃的剂量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记不住容易吃混。这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个分药盒,网上有很多,也不贵。但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药提前取出可能会影响药效,最好跟医生问清楚再行动。

医生给你开药都会叮嘱:“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咖啡和一些刺激性大的功能性饮料!”

在医生面前,大家都是“是是是”“好好好”“医生您说得对!”,一踏出诊室,或者坚持个三五天,就把这些叮嘱扔到脑后。心情不好的时候、朋友聚会的时候、加班熬夜的时候,烟酒不离手,咖啡茶饮料,越喝越上头,有的人甚至饭桌上直接用酒或茶水送服。

但是,酒精(化学名乙醇)会影响DA(多巴胺)、GABA(γ-氨基丁酸)、5-HT(五羟色胺)等神经受体作用,并且跟药物一样经过肝脏代谢;咖啡、浓茶,还有很多功能性饮料,其中都含有咖啡因,会刺激神经,并且与药物有相互作用——服药的同时搞这些,轻则消减药效,重则加重症状,甚至引发毒副作用。

三、 药物疗效差。抗抑郁、抗焦虑类药物起效慢,通常也需要继续服药至足量疗程(一般数月至数年不等)才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

普通疾病如感冒发烧,通常数天便可治疗缓解甚至治愈,而精神疾病的治疗却不是如此,这使得部分患者与家属,在服药一段时间未看到明显效果后,便开始焦虑:是不是这药没效果?

此外,如前所述,由于较大的个体差异,确实会使得一部分患者出现疗效不理想的情况。

因此,可在治疗初期与医生商量,询问大致的药物会起效的时间,在副作用可以耐受的基础上,先坚持服药至医生所说的时间,倘若仍然觉得效果不佳,可以再找医生调整用药,但不要擅自调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