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海问答」怎么样体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价值?
发表于 ・ 资讯中心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吴老师好,在企业内,我们KMer经常会被问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有什么价值?如何回答,才能够体现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呢?
吴庆海:惠普公司有句名言说:如果惠普能够知道自己所知道的,那么惠普的业绩水平将是现在的三倍!
华为内部有个词叫“增肥力”,除了今天“打粮草”,还需要为明天后天储备,这个是有时间延后效应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知识管理无疑就属于“增肥力”的范畴。
首先,知识管理对组织最直观的价值。
知识资产就是组织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知识,它是能够为组织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所以,知识资产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的属性。
一个组织知识资产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企业家底的丰厚程度。
当我们听到某图书馆的实体馆藏超过1000万册(件),数字内容资源达到1000TB,大致就能够判断出这家图书馆的规模如何。
全球知名的战略咨询公司M公司,他们曾介绍自己知识总量超过70000条,每年发布新的知识数量超过8000条。
中国知名的高科技公司H公司,他们曾介绍自己知识平台上的知识量规模,日均4800条知识,8100条互动,季度平均增长率6.2%。
那么如何来计算知识资产的价值呢?
这又涉及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的评测方法,虽然有市价法、收益法、成本法等计算方法,但在实际中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甚至需要一些专业公司介入评估。
谷歌公司在2011年以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其中价值最大一块就是其中的17000个专利;之后,谷歌公司留下其中15000个专利后,又把剩下的2000个专利以及手机业务打包卖给联想公司,套现了29亿美金。
当然,组织在统计知识资产是也可以进行细分,例如分为文档量、文章量、课程数、专利数、创意数、问答数、专家数、词条数等。
在显示知识资产数据时,除了总量数据,也可以显示各个细分项的累积总量、日增量、月增量、年增量等。
其次,知识管理的价值,说到底离不开组织里员工对于知识的使用、利用。
一个知识被员工重复利用的次数越多,则其边际成本就越低,总体收益就越高。
组织有时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没有把这些知识完全呈现出来,因此存在很大的重复发明现象。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组织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通过各种运营手段,杜绝重复发明,提升知识的复用率。
在此过程中,许多企业也开发、上线了知识管理IT系统平台,以方便记录、统计相关数据。
组织里的知识管理实践者,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从用户活跃的角度看,有页面浏览量PV、独立访客数UV,日活用户数DAU、日活率、日使用时长、日使用频率、日留存率、周活用户数WAU、周活率、周使用时长、周使用频率、周留存率、月活用户数MAU、月活率、月使用时长、月使用频率、月留存率等指标、数据;
从内容应用的角度看,有各类知识内容被浏览量、被评论量、被点赞量、被点踩量、被转发量、被订阅量、被收藏量、被下载量、被引用量、被举报量等指标、数据;
更为间接的方式及相应的指标,如用户满意度调查、知识管理运营活动次数、知识管理运营活动参与人次、知识管理人员培训人次、知识复用率、知识应用指数等。
以上的这些指标、数据等,都可以反映出知识应用的情况。
中国知名的高科技公司H公司,其知识平台月均页面浏览数2000万+,月度独立访量客20万+。
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功效,就是如何让组织知识运转得更为高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大量公司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后的一些类似数据。
中国知名的互联网公司T公司某学院的相关数据为,学习覆盖率97%,年人均学习时长15.5小时,有2000位员工参与分享,经验输出1.5万篇,月留存率83%。
知识迭代的速度,决定着组织成长蜕变的速度。
全方位提升知识应用的效率,也是组织拉开与竞争对手竞争层次的有力武器。
最后,知识管理价值最直接的显现,还是要与业务收益及经济价值直接挂钩。
我曾经总结过知识管理四大类业务赋能场景:
运营赋能:诸如提升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等;
客户赋能:诸如加深客户理解、改善客户沟通、提升服务水准等;
创新赋能:诸如更好利用资源、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创新能力等;
人员赋能:诸如提升员工能力、加速员工成长、快速培养新人等。
这一类可量化的指标,需要与业务部门一起,找到知识管理为业务创造价值的着眼点。
例如,针对组织里的销售部门,可以通过分享不同干法,提炼优秀实践,萃取销售话术等,从而提升销售的成功率,从而增加销量和利润。
例如,针对组织里的研发部门,可以通过复用之前项目成果,借鉴同行专家评审建议,规避可能踩的坑,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中国知名的高科技公司H公司,其研发团队通过项目知识管理与创新,试点版本交付效率、过程能力等都有大幅提升。某产品版本的健康迭代100%,交付特性100%一次验收通过,开发周期缩短35%,共节约519人月。
知识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管理知识而管理,而是驱动业务多、快、好、省地创造客户价值。
知识管理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由业务部门来回答和呈现。
全球知名的电器电子公司S公司,在过去5年时间里,在IT开发及咨询、开发人员、License、运营成本合计投入5.75亿欧元;在减少失败成本、降低搜索时间、缩短培养周期、避免重复劳动等收益13.03亿欧元;实现净收益7.28亿欧元。
当然,还有一些公司,会通过感性的方式,例如用户讲自己的经历、故事等,分享他们通过知识管理获益的案例,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最后还想说的是,无论怎样的示例、数据、算法,最不如打动组织最高领导者的心。
要多从董事长、主席、总裁、总经理等人的视角,从一个组织、一个机构整体获益的思维出发,看看哪个点是最让他们动心的。
如果有机会,甚至可以带着领导,一起去知识管理标杆公司去参观交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观点/吴庆海 整理/朱硕
往期推荐
如果您也有问题想咨询吴庆海老师
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提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