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70年代,堪称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轴心时代”,无数互联网大佬在这个年代出生,并将星光闪耀:
马化腾,腾讯科技创始人,1971年出生。
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1969年出生。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1971年出生。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1968年出生。
四个人,相差不过两年。如果将时间尺度拓宽到十年,还可以发现,像马云(1964年)、周鸿祎(1970年)、张朝阳(1964年)这些激情燃烧的互联网创业家,岁数基本都相差不大。
乌镇互联网大会的饭局
著名军事家李云龙先生,曾在自己的毕业论文有一个论断:“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马化腾等人的扎堆出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这是为什么呢?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T. Gladwell)的《异类》,从社会学的视角给出了解答。
20世纪80年代,有一位加拿大心理学家,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去观看冰球比赛。比赛间隙,他拿起赛事宣传册,津津有味地看起每个队员的名单,仿佛苹果砸中牛顿一样,这份名单也让他灵光一闪。
名单是这样的,仔细看,看你能不能发现特别之处:
比赛结束后,心理学家匆匆回到家,尽可能地收集了全国职业冰球选手的信息,他发现:
  1. 生于1月的球员远多于生于其他月份的球员;

  1. 排在第2位的月份是哪月?2月。

  1. 第3位的呢?3月。

……
随着样本量增大,心理学家有充足的证据得出结论:40%的球员出生在1月到3月,30%的球员生在4月到6月,20%生在7月到9月,最后的10%生在10月到12月——这一规律最终决定了加拿大顶级冰球队的队员构成。
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真的是生辰八字,或者十二星座的玄学在主导着一切?
答案其实很简单:加拿大的国家级冰球教练,在挑选小孩子进行专业培训时,会考察9-10岁儿童的体格和肌肉协调性。而同龄人中,出生在1月份和2月份的孩子,由于年长几个月,生理发育更为成熟,更有优势入选职业赛队
一旦一个小选手被国家级教练选中,很快就会拥有更好的训练环境,更出色的队友,每个赛季能比一般选手多参加一倍到两倍的比赛。经年累月,优秀教练的辅导和大量高强度的训练开始显现,这批年轻人更容易进入职业青年队,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冰球队员的成长经历,在教育、职场和方方面面都不断在重演。因年龄、状态或某个契机而显现的微弱优势,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或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申许多年
大部分国家都忽视了这种集腋成裘的“马太效应”,只有丹麦例外。丹麦的教育政策明确规定,必须等到学生满10岁以后才能将他们按能力分组。他们希望等到年龄的生理差异淡化后,再区分学生的能力高低。 
 
行文至此,《异类》的结论便呼之欲出了:所谓“异类”都是某种独特机遇的受惠者。幸运的机遇对于软件业亿万富翁、摇滚巨星和体育明星并非偶然,而是一种规律
有大量佐证可以证明这个结论,比如作者调查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75人名单,名单里既有国王、法老,也有巴菲特这样当代的亿万富翁。75人里,有14人都出生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并且出生日期相差不到9年。
原因显而易见。从1860年到1880年,美国经济正步入其历史上的转型期。此时铁路事业方兴未艾,华尔街金融业崭露头角,工业大生产的序曲正在奏响。
当美国经济转型时代到来的时候,你的年龄与你能否成功关系重大。
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40年代晚期你就错过机遇了。你太年轻,以致无法把握住时代的大好机遇;而如果你出生在19世纪20年代,你的年龄就太大了,你的思想还是处在内战之前的模式。而恰恰是那短短9年间出生的人,才有幸洞察未来的潜力何在
再以世界前首富,比尔盖茨为例:
如果他出生的太早,可能就会早早毕业,到IBM这样的大厂上班,收入很高、生活不错,但不会参与到PC革命的浪潮中,成为亿万富翁;
如果他出生得更早,意识还属于上个时代,买房、结婚、养娃,已经沦为中年社畜,绝不可能不切实际地买个人电脑;
所以1952年以前出生的人都被排除在外了。
如果他出生得太晚,PC革命爆发的时候还上高中,即使想尽早入电脑这一行,也有心无力,所以,1958年以后出生的人也被排除了。
换个说法是,这个人需要年龄足够赶上PC产业革命(1975年),但又不至于太老,老到错过时机,换到出生年份就是1954年到1955年。
那比尔盖茨是何时出生的呢?
1955年10月28日。
不止盖茨本人,和盖茨共同创立微软的保罗·艾伦出生在1953年,史蒂夫·鲍尔默出生在1956年,年龄几乎没有差别。
顺带一提,和盖茨齐名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1955年,和盖茨同岁。
中国的PC互联网创业者,自然而然也存在这种“巧合”。马化腾、雷军、丁磊、李彦宏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而互联网在国内兴起之时,正是这群人大学毕业两年左右。
后来到了2014年,4G时代的商业模式红利与互联网红利的叠加,裂变出很多新的应用空间和商业机遇,抖音、快手、滴滴、美团、B站等移动互联网产品乘风而上,张一鸣(1983年)、王兴(1979年)、程维(1983年)、宿华(1982年)、陈睿(1979年)等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进入主流视野。
已故的经济学家周金涛有著名的“康波论”,在经济运行中,每50-60年是一个循环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回升四个阶段,这个周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味为转移的。大多数人都能赶上一次康波周期,如果生逢其时,在风华正茂时赶上产业的大爆发,那便是一段“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的佳话了。
康波周期的四个阶段
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什么异类。他们都是历史与环境的产物,是机遇与积累的结晶,他们处在优势与文化传承的网络中央,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后天养成,有些是自己争取的,有些则仅仅是因为运气——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他们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运固然是成功的一部分,但倘若以此为遁词,躺平摆烂,就不太可取了。2010年,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这句话被很多投机主义者奉为至理名言。十年后,雷军在自己的传记中澄清:
……“风口上的猪”这句话的主语是猪,本意是说在进入新领域、寻找新机会时,放低姿态,虚心学习,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这个猪,指的是我们自己”,我都把自己比喻成猪了,姿态低到底了,谁还能击败一个躺在地板上的人呢?况且,即便狂风在前,一头猪也不是能轻易飞上天的。
说到底,还是那位长者总结的最为精辟:一个人的命运啊,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信哉斯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