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武志红老师(著名的心理咨询师)的视频,讲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他提到两个词:过程主义者和结果主义者,

并且说高手往往是过程主义者,而普通人往往是结果主义者,

而你是一个过程注意者还是一个结果主义者,这就是你和别人最大的不同。

一,打工人的结果主义

结果主义者,往往讲结果导向,就像打工人经常在企业里听到的那句话,“我们只看结果”,

言下之意你用什么手段达成的业绩,他们不会问,

结果好,你就升职加薪,结果差,你就降职降薪,

而且这个考核你所谓的好或者差的周期,非常短,月月一考核,季度再考核,半年再考核,都是非常短视的,急功近利的,

考核差了,你就降薪、淘汰、辞退,

考核好了,你也别指望能一路升职加薪,不可能的,薪酬制度会给你设置一个上限,棘轮效应也会促使企业把你的KPI考核的目标值设置得越来越高,

既然你考核好,好吧,第二年继续给你加任务,然后你就达不成了,紧接着就是降职降薪,

考核制度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考核制度是一个收益有上限,损失无下限,直到把你辞退逼走的安排,

考核结果要得急,立马就要出成绩,就如武志红老师说的:“普通人特别着急,特别关注,什么时候这个结果能实现呢,什么时候能考第一名呢,什么时候我会进步一点呢。”

所以打工人在KPI考核制度下面是不可能有心境专注长期主义的,像一个工匠一样去精益做事的,他们无法形成一个知识、经验和智慧的复利增长,

更别提收入的复利增长了,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下个月还在不在这家企业做,会不会被淘汰,

所以打工人注定是普通人,在急功近利地只盯着当月、当季度、当年的这些短期考核视角下,他们必定是一个结果主义者,美其名曰“结果导向”。

比较讽刺的是,与打工人对应的企业,往往能形成复利增长,企业通过优胜劣汰打工人、留存利润扩大再生产、设置长期目标等各种反脆弱的手段,形成了自己的复利增长,

伟大企业就像一个高手,他是一个过程主义者,而企业的过程主义,恰恰是向打工人要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半年、每年的结果主义,以别人的结果成就自己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反脆弱系统。

二,高手的过程主义

武志红老师说,过程主义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但是你发现,就是高手一旦进入到做事情之中,他们就变成过程主义者,他会把自己的结果,把自己的目标甚至给忘掉,他全清地投入在过程之中,他完全地活在当下,甚至他的注意力只放在当下。”

我理解的这是一种做事情的心流状态,打工人或者说普通人,工作的时候有一种被人拿皮鞭抽着干的感觉,往往没有尊严,有的是被监督、被检查、被要求回复“收到”,总之一切都很被动,一种彻底无力的感觉,跟真正能爆发出创造性工作和结果的心流状态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被动状态是不可能输出高绩效的,

所以高手全情投入在过程中,甚至忘掉了目标,但是结果反而好了,

而普通人、打工人被按着头,只去短视得盯着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的绩效考核,太关注结果了,过程又非常得被动,结果却很差。

高手沉浸在过程当中,输出的结果往往给人惊喜,但那个结果对于高手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高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享受,在过程中,高手的心情、心境、知识、能力、智慧、甚至外在的收入已经完成了复利的成长和发展。

三,打工人如何发财

打工人,或者说普通人,

活在别人给设计好的一个结果导向的系统中,很容易迷失自己,

需要建立一个自己内在的记分牌,

不论外在世俗的尺度怎么去衡量你,你都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价值记分牌,

懂得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能帮助自己持续成长的事情。

比如内在的,持续投资自己的大脑,锻炼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和做事情的执行力、专注力,

外在的,持续定投指数基金、养老年金等,

这样内在的大脑和外在的金融资产都会形成复利增长,

至于发财,如果你数学是初中生水平,我相信你一定能计算得出一个结果,它会让你满意,

那就是毫无疑问,即使是一位普通人,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如果你专注这整个精进的过程了,

你终将发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