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金亮:为什么上大学不是我?
发表于 ・ 资讯中心

为什么上大学不是我?
作者:凌金亮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句话出自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它的原文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
陶杰也在《杀鹌鹑的少女》里写道:“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这些话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道理: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站在生活的岔路口上,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命运的巨变。它们可以影响你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你的整个人生。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支边,当时我连每年有几个上大学的名额,非常少,但全连几百个知青,谁都想去上大学,所以竞争是空前的激烈。表面上谁去上大学是自我报名,群众推荐,文化考试,领导审核。而在实际上都是连队的领导决定谁去上大学。当时能被推荐的人都是连队的班排长,连部人员,大家的竞争是暗流涌动,非常激烈。而人们在表面上又要做出扎根边疆的高姿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这又关乎每个人的命运,前途,一辈子人生道路走向,可是这些你自己还没得选,你没有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我连的一个女排长自我忖度能够被推荐去上大学,但结果未能如愿,上大学的名单上没有她,于是她就喊出了:“为什么上大学不是我?”的呼声,她对连队领导决定另一个女排长去大学不服气,我那一点比不上她、她跑到团部去说理,摆出自己的条件那点不如她,为什么上大学不是我?结果团部把她的情况反馈给连队,连长大为光火,召集全连一天三次点名,要求全连去讨论,各排派代表发言,支持党支部的决定。连长当即撤销告状女排的的排长职务,让她去当战士。晚上,我路过女生宿舍门口,还能听到女排长的哭声。这还是她有这个资格,像我等普通兵团战士,连推荐的资格都没有。那时我家中来信问我,有没有可能去上大学?令我非常赧颜,这不是我个人努力能做到的事。
这也难怪那个女排长不服气,以后这两个女排长后来的人生道路毕竟大相迳庭,这是那个年代的无奈,是个人的人生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我连曾有个战士被推荐到厦门上大学,以后担任了天津副市长,天津人大副主任的职位。如果他没有在那时能够上大学,这几乎就没有以后他在仕途上的机会。可见一个人在年轻时,上大学对他人生的道路影响有多大。我连另有一个女排长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回城后,她通过了十几年的夜校,函授,才取得不菲的成绩,获得了人民大学硕士的学历,担任了处长的职位,这其中的艰辛甘苦是她花了巨大的代价才获得的。如果她当时上了大学,就不需要自己十几年的业余上学的艰辛。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人生的不同选项只是代表不同的方向,它没有标准的答案。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面对不同的选择,我们必须做出决定。然而有时自己不能选择,这就是无奈的悲哀。有时候自己选错了,那就另当别论。当我们决定踏上其中的某一条路时,即使踏上去后才知道它并没有我们之前想的那般美好灿烂,但我们也必须走下去。我们无法回头,只能坚定地走下去。
附日记一则
1972年3月18日星期五晴
早上起床后,我们立即排队去连部点名。早上点名主要讲了昨晚连长宣布我连四排长吴文娟去上大学,有些同志不服气,讲了牢骚怪话,以及一些不正确的议论。黄连长针对这个问题叫我们开路线分析会,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对党支部的初步决定谁上大学不满?他安排我们回去讨论。
我班回来后就讨论,班里的战友都谈了上大学是为了更好地干革命,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的名利。我们应该对党支部的决定坚决支持,不做错误的评论。休息时,我看书《暴风骤雨》。
2点钟,我们又去连部点名,几个班排都读了他们对吴文娟上大学的看法,坚决支持党支部的决定。然后黄连长又宣布撤销六排长莫津生的排长职位,让她去当战士。(因为她向团部反映连里的决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又宣布了新任六排长的名字。他再讲了连里的作风问题,集合拖拉,浪费粮食等...最后说下午放假,大家都很高兴。回到一点宿舍,我继续看《暴风骤雨》
晚饭后,我们再到连部点名,今天创了记录,一天三点名。晚上黄连长讲了连里的规划,今后的生产任务。连长指着墙上挂的我连规划图,给我们讲生产任务,目标,配合团里早日成为粮食生产纲要团。他又讲了搞好连队的建议,措施,办法,他还真能讲,说到有趣处,引得我们哈哈大笑。回到宿舍,我们再讨论连长的讲话。
诗曰:
上学名额少,连部宣布时。为何就是她,内心不服气。
团部去告状,回来被撤职。一天三点名,谁敢不支持。
凌金亮 杭州延安中学 71 届初中生,71 年9月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77 年转插萧山农村,78 年进入杭州环卫处工作。他做过环卫一线多项工作,后做出纳,统计,驾驶员,管理员,队长。1988 年电大中文专科毕业。2014 年杭州上城城管局退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