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月薪5000元难以挣到200万,却认为1000万不足躺平,原因在于参照系不同、传统观念、互联网影响和对消费的不确定性。人们往往根据自身能力和接触范围设定参照系,传统观念强调持续工作,互联网展示富人生活导致钱贬值感,同时人们对未来消费的不确定也影响对财富的看法。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普通人月薪5,000块钱左右,可能一辈子也挣不到200万,但同时,他们又觉得1,000万不足以保证自己躺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原因。
一参照系不同。其实我很早就有类似的感觉了,就是当我很多年前还在上学的时候,我觉得100块钱对我来讲是一笔巨款,但是10万块钱给我的整体感受却是一笔小钱。我自己是这么分析的就是当时,以我的财务状况,100块人民币是我所能接触到的,那么参照系是我自己的能力,所以100块钱在我能力范围内算很多了,而10万块钱是我当时接触不到的,无法掌控的,那参照系就变成了我能力之外的。那么我能力之外的东西太多太多了,10万块钱我接触不到,1亿我也接触不到,那么跟1亿比,10万块钱当然就不算什么了。那怎么说回这200万?我们在说是否赚200万的时候,参照系,就是实打实的现金。但是在说1,000万能不能躺平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参考系,就变成了非现金资产,比如说房产和车也考虑进去了。那1,000万算得了什么?不过是王思聪的一辆车,大中产到一套房罢了,那自然是不能躺平的。大家经常觉得几百万不是大钱,对比的坐标系是什么?是房价。今天国内一线城市随便什么地方的房价不得三五百万起步,对不对?这就是今天很多人一谈到1,000万,就立刻条件反射,拿房产来做对比一样原因。
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1,000万其实是可以躺平的。这笔钱是什么概念?按照现在的存款,三年定存利息大概3%左右的话,每年利息能达到30万,这还不够躺平吗?但为什么有1,000万不能躺平这种观念?但是很多不躺平的人吓唬那些躺平的人的理由,其实逻辑很奇怪。他们认为,他们一辈子赚300万就能够安享晚年,但如果在30岁的时候有1,000万,那么会晚景凄凉。问题出在哪?问题就出在这个社会,千年以来形成的社会规则是让人们明白一定要一直工作下去,但是绝对不会主动教人如何更好地躺着、停下来。如果你躺着停下来,你就是懒,是坐吃山空,是淫吃某粮,你就是不思进取,浪费生命。你躺平就意味着未来没有任何扛风险能力,一旦出事了,你根本扛不住。社会环境让人停不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家里已经很有钱,子女上班的工资还不够车的油钱,却依然要子女去找份正经工作干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让子女无所事事会出问题的原因。
三、互联网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说到1,000万,首先想到的也是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富人、高配、中产的信息。在这些视角之下,大家有钱人的生活看多了,就觉得钱不是钱了,不单单是1,000万不值钱了,所有东西都在贬值。放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普通人如果能考个985211,那么也算班里的学霸,如果能去出国拿个奖学金,或者拿到一个非常棒的 offer 的话,那么也算人中龙凤了。结果在网上这种学历,被一堆人嘲讽,就算是大学名气很大,但专业不行也会被嘲讽,但是这些嘲讽的人说不定自己连个一本都没有。
四、对自己消费的不确定性。人在没有钱之前,是完全无法想象自己的贪欲有多大的,所以人的消费往往是和资产挂钩的,很少有人能做到手握大把的钱却非常节俭,那种人真是太厉害了。但现实却是,当你只有10万块钱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回老家每天点一个肉菜就非常满足了,但当你有100万的时候,你你会觉得自己理应不再为吃喝计较花销了,然后200万,300万,400万,你会开始买车买房,买乱七八糟的东西,会开始环游世界,想让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不枉此生。然后,钱就不够花了,所以很多人对自己消费不确定,感觉自己如果有了1,000万之后肯定不够花,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克制消费的冲动。好,以上就是很多人一辈子挣不到200万,却觉得1,000万不够躺平的原因,你们认同吗?一起来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