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有幸落足上海市徐汇区,所有的大学同学里就我一个人在徐汇区,也真是巧合和缘分。

在徐汇工作的几十年,和相当多的上海人一起同事过,对这个地方的文化深有了解。

曾经为了房子也搬离过徐汇,到别的区也短暂工作生活过,发现有差异,最后还是搬回了徐汇。

徐汇是什么样的文化特点?

徐汇的特点,主要是徐汇人的特点,上海人的特点,海派文化相对在徐汇要浓厚一点。

尽管徐汇的有些小区也比较破旧,但是上海人海派文化的特色非常显著的。

他们的契约精神,他们哇啦哇啦敢讲敢真说的精神,他们既能保护自己又能挑战权威,他们真实务实的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们微笑中帮助别人,他们不失上海人的风范,他们有海纳百川,他们有保护自身。他们对自己文化被破坏有隐忍,他们努力的保护着自己的文化,包括他们的上海话,包括上海人的契约与规则。

徐汇人,有的居民,尽管财力上不见得很富有,但是精神格调一直有。

在附近的小区里,来来回回也遇到了全国各地的人,但是徐汇人上海人的特点依然显著。

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新时期呢?

仍然是一个快速发展,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徐汇,除了所有人都知道的徐家汇和淮海路,黄河泾康健这里,徐汇日月光起来了,徐汇四五星级酒店建起来了,徐汇万科起来了,多条地铁又通向了这里,12号线,15号线,就是这些年的新变化。

后疫情时代,浦东机场的开放,外国人多起来了。他们来这里work。徐汇人需要参与的又是世界级的融合与竞争。

上海疫情封控了三个月,是全国和世界人民都难以忘怀的事情。

最开始出现了徐汇华亭宾馆。

过往的事情充分证明了,徐汇人,勇于承担责任,徐汇人,积极服务民众,徐汇人敢于说真话,徐汇人勤劳务实,徐汇人,依然传承着海派文化。

这里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当然是海派文化的传承地。

你会发现在附近打工的江苏人,安徽人,他们和上海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都会讲的是上海话。

新时期的徐汇,有本地人本地精英,本地土著,外地精英,外地普通打工者,还有外国人。所有人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定是优秀文化占了上风,而这个优秀文化就是海派文化。

新时期的徐汇人,需要融合接纳学习各种先进文化。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能要学习英语法语,我们都希望徐汇越来越好。

徐汇教育之所以是上海教育的高地,是有一定原因的。教育是人的支撑,是文化素质的支撑。这些东西并非一朝一夕,就是要长期的积累。

徐汇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国际学校,徐汇的各种学校,都是梯度分布的比较明显,功能作用在前辈的带领下,打造的比较完整。

相当长的时间内徐汇教育,在全上海市都是标杆,都是引领。

哪怕是在上海,有些区的官本位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周围的一些区,房地产起来了,经济起来了,人的文化素质没有起来,开会时,领导说的对你也得听,不对也得听,下面的人比较迎合,但是这个却始终不是徐汇的特点。

徐汇人,他们可以大声讲话,背后议论,他们总是会把不合理的事情传达到上面去,不让那个不合理继续发展。所以先进的文化,文明的东西,在这个地方就是最好的。

徐汇的教育成绩比较亮眼,曾经有的区还怀疑是不是走了歪路子?不是这样。

徐汇人对公平正义的维护,从来也没有缺席过。

徐汇人办的学校,自己努力奋斗要变好,也允许别人变得更好。

所以徐汇这些年对其他区也输出了不少管理人才。

徐汇的文化的打造,靠的不仅仅是徐汇管理层,主要这么多多年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他们的风骨,他们的精神,永远深耕,并且发展。

当前徐汇有些地方还是有待于提高,有待于进步,但是主流文化,主流力量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相信会越变越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