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律师按:

1、撰写关于“红圈下海”系列文章,蒋大侠的初衷是,给红圈所在职、有下海独立想法,以及刚下海不久的朋友,提供一种可能性和先行者视角的参考。

2、需指出的是,我从不“鼓动”任何红圈所在职人士下海独立。是否要独立,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参考《离开红圈所之后,究竟选择上岸还是下海?》《红圈所律师是不是越早出来独立越好?》。而且,我深知,对于不想独立的人,怎么“鼓动”也没用。

3、有关我独立的心路历程,请参考《北大毕业,在红圈所做了四五年后,疫情下我选择离开做一名独立律师《对话蒋睿鹏:红圈五年独立一年,做个有心人

4、免责声明:受限于个人经历和经验,本系列分享主要针对红圈所或同等律所(欢迎对号入座)有探索另一种可能性想法的青年律师群体,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

这周五,蒋大侠在本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离开红圈所一年半之后,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在专业上功力大增?

虽然,我现在的定位是一个“阳光开朗普信男”(笑),但是,推送这篇文章之后,也只是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进行了转发,没好意思分享到任何微信群里。

但即便是这样,截至目前,这篇文章也已经收获了1800+的阅读量,并在三天内被64人合计69次转发,同时还霸占了很多头部律所企业微信“行业资讯”的头条。

有好几位红圈所的律师,看到这篇文章后主动添加了我的微信。

我知道,看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应该是红圈所的青年律师群体,既包括在职的,也包括已经或者准备下海(gang)的。

我相信,在某些情形下,对于上述青年律师,关注我的文章,不仅是为了获得经验、技巧、思路的分享,也是为了寻求一种价值认同和信心。

那么,我今天就斗胆来当一当大家的嘴替,对外部的广大客户说一些话,为大家代言。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红圈下海青年律师配得上广大客户的一个“特别关注”?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发表过一篇,《聪明的客户为什么会选择青年律师?

当时,我分享到一些微信群里,引发了一些前辈的不快。

但是,我毫不在意。因为,与此同时,当时我正在合作的一个高净值客户,看完这篇文章,立即给我打赏了200元。

我知道,我写这个文章可能会得罪不少人。有些是担心自己利益被触及,有些是认知和价值观不同,还有些只是单纯见不得别人好。

但是,这个世界那么大,多姿多彩,蒋律师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认同。有一些人喜欢我,就足够了。

况且,我的定位本就不是人见人爱的中央空调,我更愿意做喜欢我的青年律师的暖宝宝、小太阳(笑)。

01:红圈下海律师的实力和潜力

我个人认为,由于红圈所的入职门槛、高度分工和高强度训练,在红圈所工作5年甚至以上的律师(悟性高的,3-5年也可以),至少在办案的基础技能上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当然,我毫不避讳,仅从专业技术层面,在更高阶技能的锤炼上,红圈所青年律师仍然有很多的进步空间,这也是我为什么有底气写出离开红圈所一年半之后,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在专业上功力大增?一文的原因。

但是,继续留在红圈所,上述进步空间很难实现突破,而且组织可能也不会给你时间和空间让你慢慢突破。

而下海独立之后,如果用心,可以在专业上更上一个台阶。

当然,至少在独立初期,红圈下海律师更多的注意力,应当放在市场能力的提升上,先解决吃饭问题。

这个是大家的短板,同时反过来,也是大家最容易有较大提升的地方。

昨天,我关注到一篇文章,是大成昆明办公室孙可律师撰写的《案余灯火 | 每个律师都应当成为一条龙

其中提到,通过红圈所的培养,红圈所的青年律师,在专业上可以成为一颗闪闪发亮的螺丝钉。

但是,如果他满足于此,而不走出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那他迟早就成了典型的“偏科生”——只会干这个活,其他都不会。

我觉得孙律师说得很对。但是,反过来讲,如果红圈所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律师群体,能够勇于走出舒适区,把自己从红圈所这条“大龙”身上的一片龙鳞、一个龙爪,修炼成一条真正的龙,不管小龙还是大龙,都是龙龙,都会在市场上有相当的竞争力。

我们应当有这个信心。我始终坚信,每一个红圈所下海的青年律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潜力股。

大家不要看到很多非红圈所的律师早早独立,拥抱市场,就觉得自己不行了,或者非常焦虑,甚至怀疑自己之前选择红圈所是走错了路。

我有一个猜想:在路上奔跑的,有没有可能,很多是还没完全学会走,就已经在跑的人呢

总之,请大家不要低估自己的实力,更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

02:为什么客户要“特别关注红圈下海青年律师群体

昨天晚上,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者是一个很优秀的法学院的毕业生,在律所工作几年之后出来独立。

我觉得TA很有想法,所言得吾心,决定先让TA当我的嘴替(笑)。TA说:

律师也有‘大牌平替

“奢侈品虽好,但价格也香;更何况花了大价钱,也未必能获得与财富相匹配的体验。律师也是这样。

“很多大佬,名气有了,但委托费用也高昂;花了这么多钱,也不知道业务到底是合伙人本人做的,还是在校实习生的杰作。

“如果以上是‘大牌,那么市场上就必然存在‘平替

“最近,很多律所的青年律师从团队离职,选择独立执业(也就是自己接案子做案子。这些青年律师既有优秀的学历背景,又经过了大案的锤炼,业务能力一流。独立执业后,他们的收费较为合理并十分珍惜每一个案件机会,往往极致追求最佳结果。

这样说来,对于委托人而言,花更少的钱,却可以获得优质的法律服务,可不就是律师界的“大牌平替”吗?

如果你是独立律师,请大胆地用上面这段话自我推销;如果你有法律需求,建议打开律师的简介,关注拥有良好学历和履历的独立青年律师,他们一定会全力维护你的最大利益。

在当前形势下,不必迷信任何title,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明智选择。”

我觉得TA在瞎说大实话,思想很“危险

但我又忍不住嘴贱,想进一步瞎说:按照我最新的思考,不仅是“平替”,甚至可以超越、吊打。

因为,很多案子其实都是主办律师在做,而如今那个独立出来的主办律师,在市场的压力和激励之下,已然变得更加生猛了。

这点上,我想,其实可能好多聪明的客户,都早就已经关注到了。

我从红圈下海后,到现在短短一年多,就已经积累到了几家民营上市公司、国资专精特新拟上市企业的客户,最近还有上市公司法务主动联系我,谈合作。

当然,另一方面,我注意到,除了客户端之外,也有好多非红圈的规模化大所,也在持续关注这一群体,积极承接红圈所外溢的青年律师。

我觉得,这些律所的领导者,都是很有眼光的。至于有的人说,这些前辈会不会有别的目的,我不会去猜。

我喜欢从好的方面去想,在阳光下生活。况且,青年律师自己出来了,腿长在自己脚上,即使遇到坑,你也可以再挪窝啊。

当然,精神不独立的人,在哪里都可能被或者怀疑自己被PUA。

***

我是蒋睿鹏,前红圈所争议解决律师,现在一线大所担任合伙人,欢迎添加我的微信(litigator_J)与我进行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