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将近,相信很多同学基础阶段的复习已经快要进入尾声,同样你的一些APP也精准地闻到了你的焦虑,开始疯狂推送诸如“全网99%以上的考研同学都不会的XX方法”,这个标题非常的吸引你,但是你自认为复习地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不信邪地点进去,结果发现自己的认知再次被刷新,感觉自己的复习毫无意义。然后开始自责、焦虑,接下来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巴不得把这一系列的视频全被自己看完。

朋友请停止焦虑!这不是你的问题!

为什么自媒体的题总是吸引我,而我还总是不会?

一方面,这些视频的标题确实诱人,上来就是“全网”、“不会还有人不会”、“xxx都在用,你还不会”等词,着实让人不禁想点进去看一看。因为我们也是做自媒体的,深知老老实实的标题真的没人看。但是观众见多了这种夸张的标题,导致博主只能用更夸大的词语才能吸引到人,属实是一个囚徒困境。

另一方面,不得不说,博主们的选题确实“巧妙”,我们做过一个实验,一个视频用冷门但是有技巧的题目,另一个视频用高频、重要但是相对中规中矩的题目。两个视频播放量差了40倍!所以,导致一些博主喜欢用竞赛题甚至是数学分析题来一波降维打击,吸引各路同学来来吐槽点评这些题目,也会经常见到弹幕上类似“xxx方法,秒了”等等,结果自己连听都没听过这些方法。

诚然,这些题有一定的帮助效果,如果你是大一大二天天刷竞赛题的卷子,它有助于拓宽你的思路,甚至当你在竞赛的时候会看到自媒体上讲到的原题。但是如果你在紧张地备考考研数学,那么你完全没有必要焦虑,因为考研题目70%~80%考的是实打实的计算,而不是考察各类牛鬼蛇神和奇技淫巧。

另外还有一些视频喜欢用“xxx”法来解一些本来就简单的题目,而这些简单的运算完全可以靠我们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慢慢推导出来,如果我们摒弃了自己本来的想法,强迫自己去接受某些降维方法去考试,那么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在考场上,我们应对变化多端的题目,不免会紧张到大脑放空,这种状态下我们往往能快速想到的方法就是平时那些看起来“笨”的方法。如果你幻想能用各种高端公式和技巧面对考试,对于95%以上的同学来说,效果只会比用基础方法更难。因为在考场上真正浪费时间的事情一般不是你的方法比别人的方法“笨”一点点,而是你抓耳挠腮地去想以前见过的那些技巧能不能解决这道题,而没有准备好一套“笨”但是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更加笃定地去相信自己平时反复在练习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是解题流程固定下来后不要轻易去用一些技巧替代自己熟悉的方法,要知道,数学技巧千千万万,而基本定理只有那么多。当然,各类视频上的题目,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能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的态度去选择性地浏览,但一定要注意这些题目的来源以及方法是不是考研需要掌握的,看看是不是能略微拓宽自己的日常解题方法,而不要去颠覆我们整个做题流程。

好了,我是小U师兄,是小羽团队觉醒营的答疑学长,在小羽团队一起致力于大家考研更轻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