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疾病是一种涉及个体情绪、思维、行为和感知等方面的健康问题。这类疾病在早期阶段常常表现出一些特定的言行变化,但通常在精神疾病的早期,患者症状轻,不典型,往往不引起人们注意,或认识不到是有了精神心理问题,以至于延误了早期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能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对疾病预后十分有利。
通常情况下,有了精神问题的人会出现以下这些常见的改变:
1.性格方面改变
如原来热情活泼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好独处等。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也或伴有神经症性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等躯体不适感。
2.情绪方面改变
有的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爱发脾气;有的则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自卑自责,悲观厌世,甚至有自伤、自杀的行为;还有的情绪波动大,焦虑紧张,情感淡漠,亦或与周围的人没有情感交流等。
3.行为方面改变
有的表现出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缓慢,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甚至行为冲动,伤人自伤,甚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自言自语,无故哭笑,对空大喊等。
4.言语异常
患者的言语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如自言自语、无故大吵大闹、说话深奥难懂等。他们可能提出一些荒谬的问题,如“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等,或者声称有人在背后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等。
5.认知方面的改变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经常忘事;严重时出现幻听、幻视;敏感多疑,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偷自己东西,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地针对他;被害妄想,如有人感到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都在害他,恐惧不安,觉得周围一切变得都对他不利;被跟踪、被监控感,如感到自己手机被监控了,脑子被监控了等。别人的劝说、解释不能改变他的观点。
出现以上这些改变时,请家属或周围人一定引起重视,如果不能作出判断,可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样就能早期发现并正确干预,并及时带患者接受规范的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会为患者争取一个良好的预后。
为什么提倡精神心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其实大多数疾病都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因为,一般来说,疾病在早期萌芽阶段,病情及症状表现较轻,对心身健康影响小,早期干预自然就能缩短疗程,尽早复原,并且后期恢复及预后效果就会更好;精神疾病也不例外,早期发现,尽早干预,规范治疗就能够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心理健康状态,减少对自身社会功能的影响,同时,还能减少经济付出及社会影响,最终让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预后,有信心、有能力回归自己病前的工作和生活的最佳状态。
1.控制疾病进展: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及时控制疾病的进展,促进疾病的恢复,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提高治疗效果:早发现、早治疗可以使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疾病的初期或早期就接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
3.保护患者和他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杀人等危险行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保护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避免悲剧的发生。
4.减少并发症:精神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还可能增加治疗难度。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5.减少社会负担:精神心理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早期治疗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了解精神心理疾病早期的言行变化,摈弃对精神心理疾病的病耻感、污名化等错误认知,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可千万不要带着有色的眼镜或异样的心态去看待自身或他人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唯恐避之不及或讳疾忌医。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END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进行免费在线咨询
沈阳沈医精神康复医院咨询预约窗口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温馨提醒:文章信息仅作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断与治疗须来院面诊。
阅读原文
立即在线咨询【解疑答惑】
免费预约挂号【优先就诊 免排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