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身边的人都变成坏人,那么你必须先勇敢成为“坏“的好人。“这句话犀利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 太多人为了讨好他人而压抑自我,最终反而失去了他人的喜爱。但这并非非黑即白的简单道理,背后深藏着人性的复杂与困扰。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个“好人难当“的背后故事。
花生是一个典型的“好人“代表。在职场上,她总是主动帮助同事完成工作,即使有时候这些事并不是她的职责。她以为只要自己足够体贴入微,同事一定会感恩回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她的额外付出反而被视作理所当然,甚至在关键时刻遭到挑剔。同事们毫不客气地指责她,理直气壮地要求她继续帮忙。花生心里愤怒至极,但她还是下意识地压下情绪,向同事道歉认错。
在感情生活中,花生也扮演着一个缺乏主动权的“老母亲“角色。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前男友的生活起居,尽全力满足他的所有需求,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对方的珍惜和爱护。可是结果却适得其反,前男友反而变得漫不经心,甚至背着她去勾搭别的女人。花生直到看到那些聊天记录,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真心全都被践踏了。
花生的遭遇并非个案。在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陷入这种“好人困境“。他们为了讨好他人,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时刻提心吊胆地担心说“不“会让自己失去对方的喜欢。可是事实证明,这种拼命取悦他人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无法赢得他人的真挚喜爱,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痛苦的情感陷阱。
这种困境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追溯到花生的童年,我们会发现,这种习惯其实源自于幼时的养育环境。从小,她就被父母教导要乖乖听话,不能发脾气,否则就会被责骂甚至体罚。在这种氛围下,她逐渐形成了“好孩子“的自我定义 - 顺从、善良、不表达负面情绪。这种标准一直延续到成年,成为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
于是,花生习惯了时刻以他人的感受为先,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她太担心说“不“会失去他人的认同,所以宁可牺牲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这种压抑积累的负面情绪就开始显现出来。有时是躯体化,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有时是情感隔离,不再展现真实的自我。更有甚者,在无法承受的时候,她会爆发出一些“坏“的行为,比如对他人产生伤害性的报复。
这样的心理过程让人不禁感到心痛。花生曾向咨询师诉说自己的困扰:“我想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地喜欢我?为什么我费劲心思维系的关系,却一个也留不下来?“她的眼泪诉说着内心的无助和痛苦。花生就像一只异常平静的小绵羊,因为被迫隔离了所有激烈的情绪,才得以维系表面的“正常“生活。
心理咨询师王璐耐心地引导着花生。首先,他帮助她认识到,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她就是“坏“的人。相反,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才是健康的表现。接着,他鼓励花生勇敢地尝试拒绝别人的请求,不再一味地顺从。尽管这对花生来说非常艰难,但在咨询师的支持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对同事说了“不“。
这一小小的胜利,让花生感到轻松和快乐。她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不必时刻取悦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咨询的帮助下,花生逐渐找到了表达情绪的出口,不再把负面情绪全部压抑在心底。她开始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害怕失去他人的喜爱。
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花生的遭遇。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乖巧听话,不能任性发脾气,这种观念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里。于是我们时刻小心翼翼地照顾他人的感受,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失去对方的青睐。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并不能换来真挚的关爱,反而让自己陷入痛苦的循环。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第一步是要正视自己的情绪。我们常常会对自己说“不要哭,不要委屈,要开心起来“,但这其实只是在否认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毕竟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起伏。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内心状态,我们才能更好地寻找表达的出口。
其次,我们要勇敢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虽然这可能会让我们担心失去对方的喜欢,但事实上,适当地表达自我反而可以让关系变得更加真实和稳定。有时候,一些小小的争执和摩擦,反而能成为关系的润滑剂,让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
当然,如果我们已经陷入了长期压抑的困境,光凭自己可能很难立即改变。这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咨询师就像一个引路人,他们会陪伴我们走向自我,帮助我们理解和接纳内心的各种情绪。在安全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找到走出困境的力量。
正如王璐咨师所说,每个人都应该勇敢成为“坏“的好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变得阴暗、恶劣,而是要敢于表达自我,坚持内心的诉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建立起稳定、互利的人际关系。让我们一起摆脱“好人“的困扰,勇敢做自己,活出精彩丰盈的人生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