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几乎每天都要做选择,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但事实上就是这样,很多人从早上出门那一刻脑子里就在思考着我应该打车还是坐地铁去公司,到了中午又在思考我要吃隔壁的中餐拌面还是意式沙拉。
这些其实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尽量把这些小事在生活里实现程序化、自动化,来节省精力。
昨天的文章里写到,人一定要少在这些小事上花时间和心思,才能够保持充沛的精力,去进行更深度的思考,才能够聚焦更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很多人在面临一些在外界看来比较重大的选择就仿佛是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就会陷入思绪和头脑混乱,甚至会因此夜不能眠,严重的失眠几个星期,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缺乏更深层次,更长时间维度的思考。
很多所谓的比较重大的人生选择,再加上时间维度这个因素就会变得很复杂,如果你想选择,说明你是想和现在有所不同,但是和现在有所不同要体现在将来的哪一个时刻,这个就没人说得准。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很多人还在套用以往十几二十年来的那一套生活框架和评价体系,再加上时间维度这一个因素来说就很容易让人不敢或者说没有一个更加具体和清晰的图景,始终困扰在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困惑里。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塑自己的评价体系,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大多数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出身很普通的屌丝,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都是要听话,要好好读书,然后找个工作,最好是稳定一点的那种工作,然后再找个老婆,买房买车还贷款,然后生小孩让长辈抱孙子等等,都是活在别人制定的标准和框架里。
这样的路径是不是看似没毛病,很多人都是这样活的,当然,在我觉醒之前我也觉得能实现标准和框架里这些东西的人都是人生赢家。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能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你会很合群,会获得一种自我麻醉的归属感。只是遵循这个标准,这个框架生活的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他们的经济收入有限,只能节衣缩食地过日子,只能无限地压制正常的一些物质欲望。
然后由于经济上的限制,只能打工,自己生存的时间和空间很大程度上都要受别人的制约,对于很多想去的地方,很多想做的事情都只能是想想,去那些地方去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只能是去和他们一样的大多数去抢,体验是非常糟糕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活在标准和框架里的人的生命没有丝毫的质量可言,基本上不知道为自己而活是什么感觉。所以这些人很馋那些每天触手可及的,即时的廉价快感,比如刷手机视频,乱花钱购物,吃很重口味的食物等等,因为很多他们脑子里所幻想的那些事情都实现不了。
所谓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都是为了压制人、拿捏人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为的是让人顺从,一旦你成了对方(不论是父母、上司或者其他任何人)标准里的“好人”,“优秀的人”,那么你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了,你就只能被挑来拣去,你的人生没有丝毫的自主性可言,你就只能踏入被压制、被收割的深坑。
这里绝对不是说要让你成为一个“六亲不认”“性格古怪”“无法沟通”的人,或者是成为一个异类。
当你的信息接收渠道拓展至全球的话,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原来还可以那样活,那样生存,他们原来可以不打工,可以不用背贷款等等。
这个时候你就要思考,为什么我不可以那样活,为了那样活我该做什么,我该付出什么,我该接触什么样的人,我的生活我又应该怎么做才能自己掌控,自己说了算等等。
很多被压制的人都很贱,心里既要又要还要,然后呢又不敢跳出那些压制人的标准,越活越累,越活越压抑。
如果你想做出不普通的成绩,你就永远不要用普罗大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有时候“特立独行”并不一定是件坏事,“不务正业”也能过得很潇洒。
像某平台上的“挖呀挖”老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不务正业”,但是她实现了经济阶层的突破,收获了金钱和一定程度的自由,诋毁她的人只是在羡慕嫉妒恨而已。
至于说那些一天能赚上万块的人,你去看他的言谈举止、消费观念、投资理念、思考问题的方式,没有一个是跟普通人一样的。他会去寻求大多数人的认同吗?完全不会。
如果你出身很普通,又想要冲出原来的屌丝阶层,那么做事就永远不要为任何人考虑,也不用理会别人对你的评价,你只能全神贯注地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很多出身很普通的人在面临一些人生岔路口的时候,都会面临来自亲人的所谓“过来人”的建议,也会让你考虑他们的感受,这个时候你就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他们无法为你的人生买单。
你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有点质量,过得有滋有味,那么你就得重新夺回自己人生的规划蓝图。如果你不强势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别人就会来安排你的未来。
当你想明白这些事的时候,当面临所谓的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你也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