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做个引子,笼统地对行业做个思维上的梳理,对于自己要投资的行业,还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和数据分析。

虎嗅把这个业绩归功于两点:一是平台升级(公司升级广告技术平台,帮助广告主更有效投放)+ 工具赋能(向所有广告主推出生成式 AI 驱动广告素材创意工具);二是微信出大力了(视频号、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搜一搜等快速发展带来新增广告收入)。微信及wechat月活用户已经到了13.59亿,流量足够大。这其中业务增长最强劲,对收入贡献最大的,就是短视频和小游戏。跟大部分人直觉不太一样,中手游发布的2023年业绩中,中国游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而小游戏就占到了400亿元,2024年有望达到600亿元,未来几年或许是小游戏的市场。
腾讯的短视频在线用户时长已经是朋友圈的两倍,视频号对广告业务贡献达到30亿元,占比12%。小红书2023年也首次实现盈利,收入37亿美元,净利润5亿美元,净利率13.5%。
微短剧制作公司映宇宙2023年的业绩也很亮眼,营收68.4亿元,净利润4亿元,同比337.8%。
另一个领域,小剧场。2023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达9.74万场,较2019年同比增长31.09%;票房收入达86.23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4.21%;观演人数3064.23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34.54%。小剧场、演艺新空间(含小型音乐现场Livehouse)的演出场次达18.69万场,较2019年同比增长471.07%;票房收入48.03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463.13%;观演人数2442.40万人次,与2019年同比增长250.54%。总体来看,此类演出的场次和票房收入呈现出超四倍增长。每个行业内在都会有各种困境和问题,但是市场数据还是支撑这些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疫情后。我们可以感性地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增多,需要人们缓解焦虑情绪,释放压力。需要感觉注意力的转移,那么视、听、味当然地就占据了人们的主要生活内容。
并且从原来的大游戏、大电影、大剧场,变成了现在的短视频、小游戏、小剧场,更容易地占据人们碎片化的时间,粘性越来越强,商业化的通道越来越多。同时,这个方向也存在门槛低、内卷严重。因为都是急速膨胀起来的行业,所以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这也给专业化的团队制造了壮大的空间。
未来几年,短视频肯定还会继续占据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再往后去,或许就是XR的天下了,因为人的感官探索的主题永远都是:再直接一点,再刺激一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