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为什么这么痴迷于钓鱼?
发表于 ・ 资讯中心
【阅读笔记】得到头条
一、2024年中华垂钓大赛
最近,2024年的中华垂钓大赛,开启了全国各地的选拔赛。
中华垂钓大赛,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垂钓大赛之一,汇集了江湖上的各路钓鱼高手。
1、钓鱼选手们的晋升机制
钓鱼选手是分段位的,就像围棋一样。
最厉害的段位,叫一级竞钓大师。
如何成为竞钓大师?
靠积分。
就是,我们参加的比赛越多,成绩越好,积分就越高。
要想成为竞钓大师,一年至少要打150场比赛,意味着全年几乎没时间回家。
一场比赛的备赛开销,要2000元以上。
什么概念?
一年四季,搭上全部时间,外加30万元。
而且加入没有名次,还什么都得不到。
因此业余选手想晋升为竞钓大师,难度非常大。
2、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
即使成了钓鱼大师,也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前段时间中华钓鱼大赛合肥选拔赛,
按照媒体的报道,当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正是钓鱼的好时候。
就这么天时地利的情况下,第一时段结束时,大多数选手的成绩是,零。
就是一条都没有钓到。
二、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钓鱼?
钓鱼这件事,普通人想成为职业选手几乎不可能,成就感来得又很随机。
论热闹不如唱歌,论清净不如冥想,论锻炼身体不如跑步,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喜欢钓鱼?
1、钓鱼火到什么程度?
从产业看,钓鱼属于渔业的二级子分支。
我们国家的渔业,分为五个产业,分别是:
水产养殖业、捕捞业、加工业、增值业,以及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又分为:
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休闲垂钓及采集业、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以及观赏鱼产业等。
我们平时说的钓鱼,主要归属于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以及休闲垂钓及采集业。
根据《中国休闲渔业发展检测报告(2023)》的数据,在休闲渔业这个大范畴里,不同的类别在过去几年有升有降。
过去几年始终增长的类别之一,就是淡水休闲垂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钓鱼。
我们今天说的主要也是淡水休闲垂钓,不包括海钓。
钓鱼的主力人群,主要是中青年。
根据中国钓鱼协会前几年的数据,国内大概有1.4亿人钓鱼,其中18到24岁占10%,25到44岁占46%,45岁及以上占比32%。
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多。
中青年男性,是钓鱼的主力。
钓鱼让人着迷到什么程度?
有一句夸张的调侃:
爱钓鱼的人,即使死后走到奈何桥上,也要忍不住挥一竿。
2、钓鱼的吸引力从哪里来?
钓鱼的吸引力,大概来自两方面。
一是随机奖励。
即使再厉害的高手,也有钓不到鱼的时候。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随机,但事实上,这恰恰是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这个随机奖励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
它总能让你觉得,自己正在无限接近目标。
无限接近美好的过程,就是美好本身。
而很多项目里,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状态,成本都不低。
比如抓娃娃,需要一次一次地抓。
比如刮刮乐,需要一张一张地刮。
这些都需要不停地花钱。
但唯独钓鱼,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成本,
我们全天都处在一种无限接近目标的状态里。
为什么很多人钓鱼能钓到天黑?
因为他们总觉得,鱼下一秒就要上钩了。
在这个情况下,尽管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钓鱼者的精神世界,是被填满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钓鱼的时候,能忘掉其他所有的烦恼。
这是因为钓鱼时候的心思,都被眼前的事情填满了。
钓友们经常说的,一人一竿河边坐,一坐就是一整天,就是这个状态。
二是释放狩猎本能。
有一个观点:
现存所有的体育运动,最初都是狩猎活动的替代品。
作为狩猎的平替,人类发明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运动。
现代的体育运动里,大多都有狩猎的元素。
比如,长距离的奔跑,团队协作,以及类似击杀的动作,像足球里的射门、篮球里的扣篮等。
这些都属于狩猎的平替。
钓鱼本身,也属于狩猎,而且是那种带有一定计谋和技术含量的,比较高阶的狩猎。
它也许能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人的狩猎本能。
钓鱼活动要求参与者深入研究各类知识,
比如发现哪里有鱼群聚集,哪种鱼喜欢哪种饵料。
当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得以运用,并且成功钓到鱼时,钓手将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
钓鱼能够带给人宁静感。
当鱼竿静止的时候,我们可以沉浸于内心的世界。
在阳光水草的熏陶下,舒缓压力,改善焦虑情绪,钓友之间的相互支持,也给他们构建了团体的归属感。
也就是,钓鱼能够给情绪排排毒。
【启发】
淡水垂钓是一个正在持续增长的产业。
钓鱼的吸引力来自两方面。
一是随机奖励。
它总能让你感觉自己无限接近目标。
无限接近美好的感觉,往往是最美好的。
二是很多体育运动,最初都是狩猎的替代品。
钓鱼的吸引力之一,就在于它能释放人的狩猎本能。
慢慢来,比较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