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怎么样了?
发表于 ・ 资讯中心
辣辣致2023.5-2024.5的年度复盘
去年5月17日,我办完了百应的离职手续,距离今天恰好是一年。
这一年过的说快不快,似乎每个一段时间,都在经历各种「折腾」,没少让我掉头发。但这一年过得也不慢,似乎下决心离职还是昨天的事,一眨眼一年又过去了。
01 | 从离开职场到重返职场
去年从百应离职后,我回了前东家待了一个月。
一半是因为心里怀揣着「打工是永远不可能财富自由」的念想,一半是因为与老板沟通总是没法同频,所以心一横,决定裸辞自己干。
从去年 6 月 - 今年 5 月,我开始了「各种作」——
去年 6-7 月,想要做职场方面的个人品牌,但发现自己一没有大厂经历,二没有高管经验,发现自己似乎没什么「说服力」,就去考了职业生涯规划证。
去年 8-9 月,被小红书广告变现很赚钱吸引,觉得做个人品牌也需要做流量不冲突,又一头扎进了如何做小红书,学拍摄、学剪辑。同时做了一个一年的陪伴社群。
去年 10 月 - 今年 2 月,一半是因为老妈的不断催促以及家庭经济开销方面的压力,一半是看清了自己的能力现实,把之前的「通过做个人品牌年入50万,暴富」的幻想磨平了,开始调整心态重新找工作,目标是进大厂。
今年 3 月,终于收到了 offer(前后加起来总共 4 个),最终选择入职了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回顾这一年折腾的经历,我总是忍不住想:我应该很糟糕吧。
我做了一个一年的付费陪伴社群,承诺交付 200 篇成长手记和 12 本书,结果做了一半自己跑路了;(不,我还记得,我会继续交付的!!)
我学了 4000 块钱的小红书课程,好不容易做了几篇小爆款,又嫌产出太慢,掉头开始重新找工作;

(学习做小红书)
定了目标要进大厂,不是面试没过就是过了面试但 hc 取消,最终进了一家小公司;
自己标榜是「事业成长教练」,但自己的事业却一塌糊涂,颗粒无收。
目标是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结果却彻底把自己的品牌和口碑「作」没了的那种。
02 | 我一点也不后悔
我重新找到工作,是今年 3 月份;
恰好那段时间喜欢上了司南的一首古风歌曲——《春三月》。在出地铁站时,恰好耳朵里听到「三月来百草开,盈香满袖万物苏」,看到阳光撒在绿化带上,突然热泪盈眶,脑袋里浮现出了一个词——重生。
也许在旁观者看来,去年一年的折腾,我算是一个失败者,毕竟我没有拿到什么像样的成绩。但我甘心失败,因为我收获了另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底层操作系统彻彻底底的升级。
在过去成长的 29 年里,我都被自卑和自我贬低所困扰着。
在禾邦的时候,我很介意老板说我没拿到什么结果;
所以去了百应,我很努力的想要证明自己是能拿到成果的,虽然客户、leader、团队伙伴对我都很认可,但我总觉得我要胜任还差了很远;
去年定位自己想做事业教练,也一直怀疑自己没有大厂经验,也没有像样团队管理经历,甚至在同龄人里,薪资也不算高,也没有什么值得吹牛的项目经历,我真的能辅导别人事业成功吗?
这种情况,就好比我想从杭州出发去成都,却开着一辆随时就要报废的旧车,踩足了油门想要加速,结果一会漏了油,一会又是发动机引擎报废了。
经过去年的不断折腾,我终于克服了一件事:一个人内心卡点的多少,决定了 ta 成事的大小。有什么资源不重要,过去取得了什么成绩也不重要,而是能不能保证自己笃定的瞄准一件事情,并专心致志的去做,是最重要的。
好在的是,这一年的学费我没白交,在不断的尝试中我逐个突破了自己的卡点,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操作系统的升级。
我变得不再害怕失败了,现在能坦然地把自己过去的失败整理成一篇文章去公之于众;
我变得不再匮乏了,前段时间我心平气和的删除了自己存在手机里的关于暴富和发财的所有壁纸,以及购物车里还没来得及下单的发财手机壳。因为我已经开始感受到自己内在富足,同时正在逐渐掌握获取财富的能力,并且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
我变得不再自卑了,过去我觉得自己没有进过大厂总是「低人一等」,但现在开始坦然的分析自己对工作领域的热爱,在有很大机会进大厂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一个新赛道。
03 | 我还在路上
什么是「个人品牌」?
师父湮叔曾给了我们这么一个解释:个人品牌=个人+产品+牌子
什么是产品?产品是用于解决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牌子?通过解决方案的有效性的长期积累,就形成了口碑和品牌,这是一种时间上的信任。
所以个人品牌,就是把自己标准化成解决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时间积累去赢得口碑和信任。
过去的一年里,我总是时不时问自己:我的定位是什么,我能解决好什么问题?
昨天在地铁上,我重新盘点了一下自己想做的事情,突然想到:我能做好的事,是我一直在确保自己每个月、每个季度以及每年都有成长,有时候是学会了一个新技能,有时候是学习了一个新的底层思维,有时候是做好了一件事。

(昨天做的实践规划)
我想,我应该去把自己的成长轨迹去记录下来,即便可能没有人关注,但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它们可能会生长成一个我的专精领域。
尾记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说,「七年就是一辈子」。
恰好今年是我进入职场的第 8 年。如果给过去的七年一个标签,我觉得写的答卷对自己来说还算知足:重塑自己。
下一个七年,我希望自己能开启的新关键词是「知行合一」。
- End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