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为什么会资金紧缺?
发表于 ・ 资讯中心

建筑施工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资金短缺?
1.资金短缺的外部因素
1.建筑市场大环境
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讲,当前建筑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在市场经济底层逻辑上,处于放量供给的供应方盈利就受到了制约。现阶段生产建筑商品的生产商“建筑施工企业”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根据供求曲线(图1),供给持续增加,结果就会导致价格进一步降低,即使企业一切运转良好,在市场大背景下,盈利空间也会被压缩。同时,由于供过于求,建设方处于主动市场地位,即买方市场。出于逐利的原始特性,建设方、业主等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设定诸多霸王条款,而施工方为了承接项目不得不接受,因此在合同签订时,建设项目即存在潜亏风险。
图1 供求曲线
政策调整影响了市场走向,“十三五”以来,党中央严控政府性楼堂馆所的新建,同时国家坚持“房住不炒”,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针对炒房、炒地产等经济过热行为进行适时调控,破除“房地产依赖症”,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资金运作,作为身处下游行业的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也受到严重影响,举步维艰。
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出于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保护下属企业经济利益、增加行政收入、税收收入等目的,设置一些资金门槛,如缴纳一定的施工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资保证金等,这无疑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一些地区还有特殊的审批、备案事项,或要求外地企业注册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相关证明,或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到场办理入省(市)手续等等不合理的准入条件,或开工前置行政条件,为建筑施工企业承接项目增加了额外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地方政府出台了若干环境保护措施,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正常、有序的施工,停工期间的人工成本、机械成本大,加之混凝土、碎石等相关地材价格也随之调高,导致材料成本不断增大,企业资金压力加大。
在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阶段影响到施工企业的资金情况:
(1)投标。投标前,要求开具保函或缴纳投标保证金;投标阶段,凭借竞争优势地位而压低价格;签订施工合同时,要求缴纳履约保证金,还有部分业主、建设方拒绝接收银行保函,用施工单位缴纳的保证金支付施工预付款。
(2)施工。通过减少施工方提交的工程量、随意变更图纸工程量及施工工序等不良行为,导致项目成本增加。
(3)资金使用。存在过度监督现象,使施工单位在资金运用上僵化,不能灵活决定资金使用。
(4)结算。在结算阶段进行合同签证,变更工程量及相应的进度款支付,故意增加审批环节,延长工程款支付时间。
(5)保修。业主、建设方会扣留高比例质保金、延长质保期等。
此外,拖欠工程款近乎成为业内普遍操作。建设领域法制不尽完备,信用体系不健全,加之建筑市场供求失衡,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有增无减,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收款措施,建设单位能拖则拖,以各种理由竣工不决算或决算审价机构久拖未决,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来越大、账龄越来越长、资金不能正常地流入企业,导致企业变现能力弱化,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同时大量生产资金被无偿占用,致使资金周转血脉不通。建筑施工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戴着“镣铐”经营,生存受到威胁。
3.资金短缺的内部因素
结语
良好的资金管理,如同为企业铺设一条通往成功的“天堂之路”,能让企业经营更加顺畅,业绩更上一层楼。相反,资金管理不善,则可能将企业引向破产的“地狱”。建筑施工企业在面对资金紧张问题时,需有长远眼光和持续努力。唯有深入理解资金紧缺的根源,方能精准施策、补齐短板,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保障现金流的充裕与稳定。此外,借助专业企业咨询机构的智慧,制定更为高效的资金流通与运转方案,也是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南京九方金融一一最懂您企业的融资专家!
想要了解更多融资内容可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公众号以及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咨询更多详情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