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国家不能无限制的印钱?
发表于 ・ 资讯中心
最近这几年,主要经济体都在超发货币,那为什么一个国家可以多印点钱,但不能无限制的印钱?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现代国家中都热衷于用货币来调节经济发展呢?在经济学里有一个最基础的公式,那就是价格乘以产品等于货币乘以流通,假设我们社会的生产力是一年十个产品,单价是10块钱,今年的货币如果是循环两次,那其实只需要印50块钱就够了,等到明年能生产二十个产品,那就再多印50块,国家印发的每一块钱,都应该对应着社会中一切有价值的生产资料。但其实国家印发货币,印多印少是没有一个明文规定的,本质上还是靠着国家信用。
经济发展可以简化成两个目标,那就是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而这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因为对于大众来说,经济发展了,那物价是不是一定就会变高呢,通货膨胀这个词还是很可怕的。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发现只要我多印钱就可以找人干活,直接就开始无脑印钱模式,毫无底线的收割人民的财富,根据我们刚刚提到的公式,其实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如果钱印多了,那就一定会引起产品价格的上涨,之前一个鸡蛋一块钱,现在直接变成十万块,就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我们刚刚提到,国家印发的每一块钱,都应该对应着社会中一切有价值的生产资料。所以一个国家因为想要刺激经济,去大规模超发货币,导致印出来的钱没办法匹配有价值的生产力,那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其实是一个限制条件,去限制这种为了刺激经济而大规模超发货币的情况。
怎么才能既能稳定物价,又能保持经济增长呢?其实在经济学界普遍的认知里,保持一个温和通胀的环境其实是最好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盈利是在稳步爬升的,有利于再生产,居民收入也是稳步增加的,在这种时候,平常一块钱一个的鸡蛋涨到一块二一个,大家都是能接受的。同时,温和通胀也不至于削弱购买力和需求,是一个良性循环通道。
对于生产者来说,物价不断在上涨,也会激发劳动积极性,今天我卖的鸡蛋涨到一块二一个了,那我明年就多养几十只鸡,那不就赚的更多了吗。对于消费者来说,手上的钱一直在缓慢贬值,之前我两块钱能买两个鸡蛋,过几年就只能买一个了,那大家有钱也不会抓在手里了,就会赶快出去消费啊,投资啊,这样钱就流转起来了,经济也就得到了发展。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为什么现代的国家都会稍微多印点钱呢,首先是为了刺激经济,希望钱能流动起来,当然,贬值也不能太过夸张,这样才能真的形成一个温和通胀的环境,这样才能真的达到稳定物价,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的目标。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据此入市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