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疾病的社会建构
更年期:女性特质终结or更高价值开始

编者按:在不同的文化中,更年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西方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雌激素替代疗法是强有力的医学理念推动的结果,它把自然过程变为疾病,将激素替代疗法变成一种惯例。当然,在之后的研究中,该疗法被证明是完全没有依据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女性都会像西方文化所认为的那样经历更年期的一般症状。相较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女性,日本女性较少报告在停经后经历了潮热或盗汗由于没有广泛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日本女性的心脏病死亡率和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只有北美高加索人的四分之一;而且,她们的寿命也是全世界最长的。由此可见,更年期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是社会文化现象的问题——老年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形象,在家人和朋友群体中的位置。这些现象因文化和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变化,构成了不同的更年期经历。

西方的消极与秘鲁的自由

西方文化为女性身体的经历强加一层消极意义,而且强调身心分离。西方女性没有机会从自身的处境来思考她们的身体,也不认为身体是她们自己的,是受自身掌控的女性经历的更年期只是文化建构的一个过程,受女性气质、愿望和生产力等观念的调节。它成为年老和生育能力终结的一个标志。由于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她们身体和生理的关系非常复杂,更年期一直被看作实质上的妇女时期的终结。与此相反,秘鲁女性会在更年期前后获得完全的成人期,此时她们会收获社会和经济福利,并从大型家庭的日常家务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

被医学化的变老性别差异

在过去,富有的男性或已经在学术或其他领域取得稳固地位的人,不用像中产阶级女性那样为年老感到焦虑,但他们的文化保护可能正在消失。高度波动的经济,以及女性经济独立性和心理独立性的增强,使得男性容易受除皱整容手术与其他整容手术、植发、染发、健身和运动养生等营销的影响

尽管人们会谈到男性更年期,但男性变老的标志并没有像女性更年期那样被医学化。因此,男性“针对变老做些什么”的压力不大可能受到某种医学理念的支持。这样强有力的医学理念会把自然过程变为疾病,再以“永远富有女人味”的名义,将激素替代疗法变成一种惯例。而且,没有人会说超过55岁的男性没有男子气概。

激素替代疗法的风靡

更年期与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不同在于,更年期会被看作一个医学问题,停止行经、不再排卵的后果变成一种需要依靠持续的激素取代疗法进行治疗的“营养缺乏病”。尽管有证据表明,已有针对更年期及其伴随后果的草药疗法、大豆和其他饮食疗法的民间知识,但生物医学治疗仍被认为是唯一合法的途径20世纪60年代风靡的雌激素的使用,被认为能治疗更年期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如激活心态、镇定心神、消解抑郁、增强性欲、缓解潮热、减少盗汗并滋润阴道。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推动了一项医学建议的提出。该医学建议称雌激素替代疗法,亦即激素替代疗法,只能用于与激素水平低直接相关的症状(体温变动和阴道变化),而且用量要小,时间要短。对此,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雌激素孕酮的结合物,宣称这种结合物更安全,尽管当时有报道称长期使用该结合物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大约在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个扩大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原因——防止骨量流失和预防骨质疏松症。一次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会议推荐了激素替代疗法以外的一组预防方法——从饮食和补品中摄取钙,通过锻炼增加骨量、增强肌肉,进行平衡性训练并戒烟。长期进行激素替代的另一目的是预防心脏病,但是激素替代疗法并不一定有效。或许是因为该疗法的直接结果和副作用具有复杂性,虽然医生和制药业大力推销,很多女性对是否要继续长期使用仍十分犹豫

“处方根本没有依据”

有关更年期症状的早期研究大多基于那些寻求过医疗帮助或者切除过子宫的女性。为了在更多的一般人群中追踪更年期前期、中期与后期的症状,1981年,在马萨诸塞州的38个城镇中,有25724555岁的女性从人口普查名单中被挑选出来。城镇规模大小、人均收入和种族认同保证了研究对象的多样性。5年中,这些女性每9个月接受一次30分钟的电话采访。每次采访,她们都被问及月经状况、身体健康、医保使用和社会人口状况的问题。她们被轮番问及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生活方式(包括抑郁)和求助行为。

这项构架严谨的研究发现,“自然的更年期看起来对健康或健康行为没什么大的影响。关于更年期,大部分女性并没有寻求额外的帮助,而且这些女性中的绝大多数对更年期的态度都是积极或中立的”。接近69%的女性并未反映受到潮热或盗汗的困扰,23%的女性反映完全没有受到潮热或盗汗的困扰。只有32%的女性说她们曾就更年期的有关症状咨询过医生,而且这些女性也可能在更年期前抑郁过。研究作者总结,其他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的影响远胜于更年期带来的压力的影响。

其他研究也表明,并不是所有女性都会像想象的那样,经历更年期的一般症状。相较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和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女性,日本女性较少报告在停经后经历了潮热或盗汗。一项针对印度尼西亚603位绝经后女性的采访发现,不足三分之一的受访女性报告有过潮热;她们饮用一种草本饮料,每天服用木瓜(含有雌激素)来治疗潮热和阴道干涩。荷兰有一项2575岁的4426名女性和4253名男性参与的研究,该研究使用的数据通过全科医生发给患者的调查问卷取得。研究者发现,直接与更年期相关的唯一症状是多汗(excessive perspiration)。而模糊的病症,如眩晕、头疼、疲乏、劳累、失眠、精神萎靡、心悸、攻击性、易怒和抑郁,既不局限于特定性别,也不局限于特定年龄。这些研究的作者总结,针对更年期或绝经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或情绪障碍开出雌激素的处方根本没有依据。

普适性综合征并不存在

洛克(Margaret Lock)对更年期的研究发现,更年期在日本并没有被医学化,“绝大多数医生的言谈仍然表明,更年期(konenki)是男性和女性都必须经历的一种自然转变。只不过出于生理构造的原因,通常认为,此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身体和情绪上的困扰和影响。当然,医生们也是这样对患者说的”。在日本,通常只出于检查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的目的,才会鼓励女性去看医生。而且激素替代疗法的使用也非常谨慎,一般认为草药更好。由于没有广泛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尽管骨密度更低,但日本女性的心脏病死亡率和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只有北美高加索人的四分之一。而且,她们的寿命也是全世界最长的

甚至对同一国家的居民来说,更年期症状也不可一概而论。在“全国妇女健康研究”中,研究者采访了14906位来自不同种族的中年女性。分组中有高加索女性、中国女性、日本女性、非裔美国女性和西班牙裔女性。根据她们自述的病史,数据中一些始终突出的因素被定义为更年期会经历的症状,包括潮热和盗汗(血管舒缩症状),以及心理和身体方面的症状,如抑郁和头疼。在对年龄、教育程度、健康和经济地位加以控制后,研究发现,高加索女性明显报告有更多的心理症状,而非裔美国女性有更多血管舒缩症状。针对女性更年期经历的多样性,有一个术语——“当地生理特性”(local biologies),表明并不存在普适性的更年期“综合征”

新生活的开始

“如果行经已经有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停经也被认为是一个大麻烦呢?”戈卢布如是问道,并给出答案:“害怕:害怕变得年老,害怕失去性征,害怕变得抑郁,害怕失去健康。”但是,当这些更年期的内涵被一一梳理开的时候,健康方面引出更消极的态度。其消极之程度,胜过将更年期建构为变老的标志,如白发和退休,或者将其看作一个生命转变的过程,就像青春期和离开家一样。而且,那些已经跨过行经鸿沟的女性,她们距上一次行经已超过一年,却展现出非常乐观的感受——“新生活的开始,感觉非常好,觉得很棒,享受人生”。对印尼绝经女性的研究同样发现,积极感受的出现比率很高——慈爱、兴奋、幸福、有活力且井然有序

女性主义研究考虑的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是社会文化现象的问题——老年女性的社会地位,女性和男性的不同形象,在家人和朋友群体中的位置。这些现象,因文化和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变化,构成了不同的更年期经历。因此,在美国,老年女性往往会向医生寻求帮助;在日本,老年女性则等着儿媳照顾自己。在印度,上层社会的女性被隔离,远离男性;而更年期解除了这一禁令,赋予她们出门社交和旅游的自由。对美国女性来说,“它意味着可以避免一切经期不适,以及从处理出血、卫生巾或卫生棉条……的烦心事中解脱出来。对于仍然处于性活跃的女性,则意味着不用担心怀孕”。但更年期并不会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价值。

弗林特给西方女性的建议是,“让所有老年女性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是作为鬼影,而是作为完整存在的、实质的和有力量的女性”。格里尔(Germaine Greer)的宣言甚至有些挑衅:“老年女性是可怕又可憎的,她不需要把别人的狭隘看法放在心上,因为50岁以上的女性已经组成西方世界人口结构的一大部分。”

*以上内容摘自《性别与疾病的社会建构》

点击收藏

性别与疾病的社会建构

朱迪丝·洛伯,

莉萨·琼·穆尔 著

张学而 译

定价 69元

编辑 | 郭玮晗(实习生)

复审 | 谢冬华       终审 | 袁   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