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我们知道多少?人类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地震是怎么传达出去的?
地震发生为何没有预警?
地震局这么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几个知识点,初中的科学、高中的物理都是喜欢测试的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1)地震发生的一种学说
有一种学说认为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
温州牛娃编辑部认为,地震真正发生的原因,应该是没有被人掌握,所以人对地震几乎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人类还要对地震的发生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利用科学的规律为人类服务。
(2)地震波源
地下的岩层受到构造运动的作用力而拉扯变形,积攒能量。当受力超过岩石应力的极限,岩石断裂,弹性势能突然释放,就造成地震。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地震孕育的过程,也是震源区地下应力、应变缓慢积累的过程。
(3)地震波
地震波则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三种类型。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不断地衰减,能量损失的程度是震源和介质物理性质的函数。此外,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前的扩散也引起地震波的衰减。
由于建筑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主要受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影响。地震的破坏程度,除跟震级的大小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等因素有关。
(4)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
地震预报是对将来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发出通告,有重大实际意义。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后,利用电磁波(每秒传30万公里)和地震波(每秒5-6公里)的传播速度差,用计算机和监测系统在地震波快速传播的过程中,向远离震中的其他地方提前几秒到十几秒发送预警。
今天台湾省发生这么高等级的地震而没有预报和预警,正好说明了温州牛娃编辑部的观点,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原因还没有被人类真正的掌握,所以我们目前无法提前预知。当掌握了前因后果之后,我们想,地震会被人类掌握规律,因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或者没有损失。
(5)地震局存在有没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律师,曾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在很多读者看来,各地的地震局可以撤销,只保留国家地震局。甚至国家地震局也可以撤销,在中国科学院下设地震研究院,集中研究属于高精尖领域的地震科学,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快速预测、预报、预警中心,我寄希望和未来于科技进步。
其次,事实上目前的抗震救灾工作,也并不是由各级地震局牵头负责的。目前组织救灾工作基本是由民政局在负责,全社会、官兵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地震局并未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提高建筑抗震标准的制定,这属于住建部的职责。中国地震局官网也承认,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那么科学抗震的重心,应由事前预报或预警,转变为提高建筑设计、材料和施工的抗震能力上,把资金用于提升建筑抗震标准、建立地震应急救灾系统等措施上。
很多读者支持朱列玉律师提案:“既然地震局无法预报地震、又不具备防震减灾以及指挥抗震的功能,其行政职能完全能由政府和其他部门来行使,地震局完全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当前的数千个地震局,从其实际作用看,的确是鸡肋,如果把纳税人供养他们的钱,全部拨给灾区的受灾群众分发,也比继续供养这些花瓶有用。
各位温州牛娃的读者,你们怎么看,评论区见。


我在温州送桶装水,把儿子送进温州中学竞赛班

龙湾瑶溪一位小男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了,直读硕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