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保教】如何让宝贝爱上劳动
发表于 ・ 资讯中心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那么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除了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外,还离不开来自家庭的力量。



做家务是孩子
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
并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议对照孩子年龄
可以这样做

儿童做家务对照表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参与家务劳动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培养孩子劳动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场所,而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的最好方式。那作为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呢?

1.转变观念增强孩子的责任心



有的家长认为,家务是大人应该做的,孩子只是帮家长做家务。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时候,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

2.用积极的言行感染孩子



当孩子具备简单的劳动能力和意识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向孩子渗透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和美好生活的思想。劳动教育不能光凭说教,更多要依靠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行动引领来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家务活。

3.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要一致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大人之间不一致的观念时,就好像帆船遇到不同方向的风,无所适从。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啥都可以不用做。而有些是由于长辈的干预,当妈妈叫孩子做家务时,经常有一个声音响起:“你这当妈的,怎么让孩子扫地?”在这种“隔代惯”的环境下,孩子有时也不知所措。长此以往,不用说让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就连最起码的自我服务能力也不具备。

4.依据年龄特点布置家务活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家务活,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可以完成并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5.尊重孩子给予选择权



如果有些孩子不喜欢做家务,不要生硬地强迫他。像“给你十分钟时间,你必须把桌子收拾干净”等话语,尽量不要使用。而很多家长会用零花钱去吸引孩子做家务,这个做法也是有利有弊。因为过多使用,容易让孩子做家务只为了钱,忽略了责任感。碰到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家长可以列出几项家务清单,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一到两项去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是有选择权和控制权的,从而更乐意去做家务。对于完成得比较好的也可以给予小奖励。

6.多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



孩子一开始做家务可能比较粗糙,有时甚至“帮倒忙”,有些家长便大声呵斥:“看你干的啥?越帮越忙!”这样做的后果只会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让他们形成“你做得好,你做吧”的消极心态。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完成后要及时加以表扬,而且表扬不应只停留在“你真棒”,而是表扬孩子具体做了什么。比如孩子整理抽屉后,家长可以说“你把东西分类摆放得这么整齐,这样找东西就很容易了……”孩子得到肯定后,有了信心,相信以后会做得更好。

7.适当示弱提升成就感



家庭无疑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也是进行劳动教育最好的场所。家庭环境中,随处都可以变成生动活泼的劳动课堂:洗一双筷子、摆一下拖鞋、扫扫地……有时候这些活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没机会做。俗话说“勤快妈妈养懒孩子”,因此妈妈若能偶尔示弱,向孩子求助:“可以帮下妈妈吗?”孩子反而会更有自信和责任感,主动帮妈妈分担。成年人的示弱会让孩子有更多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会让他们逐步体验到成就感,认为“我可以”,以后遇到家务活会主动分担。

8.多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



家长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应当有相应的教学技巧。技巧掌握得好,孩子学起来就快,质量也更高。家长在指导孩子做家务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现场解说,告诉他们做这些家务的要领何在。做家务遇到困难,正是孩子学做家务的好时机。经常有这样的情形:一开始他们还哇哇大叫,可用不了几分钟事情就解决了,让他们动动脑筋,学会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幼儿园的话
教育从来都不是
只局限在课堂学习
家庭生活中
各种锻炼机会
能带给孩子更多
看似无意义的家务劳动
却能带给孩子独立、自信、快乐和能力
这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热爱劳动宝贝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会生活的人。请相信,那一枚枚劳动能量值,如同一颗颗的种子,必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公众号|YANTASHIYOU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