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超前学才有效果

发表于 资讯中心

刚刚看到许老师的文章标题,说为什么有些人超前学没有效果。我的观点是超前学一定有效果,可是非常多的人没有超前学却以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超前学,因为给钱了机构,要求机构上前面的内容。实际上这种情况属于超前听不是超前学。

超前学的必要条件是自学,可以跟老师学,可以跟视频学,可以跟书本学,可是学习节奏必须学生自己把握,最后一遍学习必须得是学生自主完成。

我是超前学习的受益者,我没有报培训班,我也没有看视频,我只有一本课本和一本练习册。没有人逼我超前学,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我超前学,并且课本我不会从头看到尾,我带着思考带着批判性思想看教材,看一段我能想到两三段,好奇心培养了我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看完定义,我自己推导出来很多课本里面没有的性质和定理,尤其在学平面几何时特别明显,我推导出很多课本里面没有的性质和定理,很有成就感,我还命题给自己做,评价自己命制的题目,其实就是在玩数学,没有一点点功利心,就是好玩,学数学让我快乐。

为什么很多人超前学没有效果?因为那是假学。首先不是学生本人想学,是家长想他学,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我们知道被动学习大概率是无效学习,至少是低效学习。其次是听学而不是自学,看老师讲跟自己想是两码事,看老师讲实际上是老师自己学了一遍,对教师本人有效,对学生没什么效果。可能家长会说,在机构里面,老师也给时间给学生练习了,开始如果学生本身就不想学,他看起来像是做练习,实际上心都不在学习上,怎么可能有效果。

假期如果想超前学,只想学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领域,并且是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才有效果。

数学是思维学科,数学课堂应该培养思维为主,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和自然性。如果你倒霉遇到一些机构教你背模型,那学生只会越来越蠢,模型是结论不是过程。要学生自己发现的模型才有教学意义,别人叫你背模型,那就浪费了这道题的思维意义。这种超前学习不如不学,实际上没有提升数学能力,反而让自己变得死板。

另外,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不利于自学,数学学科结构上,支离破碎。数学学习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现在的教材人为破坏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形式上,现在的教材挖了很多空又不给结论,像完形填空而不像教材。可能编教材的人初衷是给学生提问题想让学生思考,可是这样就错过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他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看课本的定理,看看自己推导出来的对不对。现在你把教材结论挖空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建议家长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材给学生自学,做现在教材的例题习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