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的教育我们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往功利性方面来说,现在的高考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孩子做数学题其实最终考察的也还是孩子的理解力,所以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当大的要求,无论是孩子的阅读深度阅读广度还是阅读速度上。

往个人能力培养方面来说,阅读全方面的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专注力,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联结力等等。最重要的是阅读帮助一个人成长。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都在不遗余力的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但是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

  1. 1. 考试要考但是学校不教,学校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做课外阅读的扩展,学校不教的教育大方向要求的,那么只能我们家长自己上了;

  2. 2.父母虽然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时间或者没有能力去做这个事情,要知道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读完了一本书就行了;

  3.  3.   买了大量的书但孩子就是不喜欢读,孩子只喜欢听故事,不喜欢自己看哪怕孩子已经认识了很多字;或者有些孩子已经自己看了,但是只喜欢看口水书或者漫画书图画书,不喜欢看大段文字的文字书。

关于上面的第三条,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不喜欢读书的可能原因:

  1. 1.  虽然孩子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但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没有匹配孩子的认字能力,孩子读不懂自然也就不愿意读了;

  2.  2.  买的书虽然都是学校或者教育部推荐的书,但是不符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推荐的书虽然是好书,但是因为距离孩子的年代太遥远,孩子产生不了代入感和认同感,孩子自然也就不喜欢了 ;

  3.  3.  家庭没有氛围,全家人一有空闲就刷手机看电视,没有读书的氛围,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就不做了,身教大于言传

  1.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读什么和怎么读。 

  2. 1.  关于读什么,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书籍都要读,读的种类越多孩子的营养越均衡越来越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虽然某个孩子可能偏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但更多的孩子聚在一起可以帮助孩子们互相交流,促进阅读种类的多样化。

  3. 2. 怎么读就涉及到阅读策略的问题:泛读和精读。泛读就是父母们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书让孩子们广泛的阅读,也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或者书店让孩子自己选书,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成长,这样可以了解孩子读书的偏好,投其所好的推荐孩子喜欢的题材;也可以适当的引入推荐孩子不喜欢不擅长读的读物,多跟孩子聊一聊探讨一下孩子读过的书,我们读过的书,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思想。

这里着重讲一下精读, 怎么样带孩子精读?

  1. 1.  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阅读和理解。提问分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阅读后提问

  2.  阅读前提问:

a. 我们可以先给孩子看看封面和读一下题目,问一下孩子你觉得这是属于什么题材类的读物?虚构类的还是非虚构类的?

b. 通过题目和封面,你觉得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你能做出怎么样的预测?

c. 我以前有看过类似的书或者有过类似的经历?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孩子的思考,建立孩子同这本书的联系。

阅读中提问:

a. (预测情节)接下来这本书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会讲些什么?

b. (展开想象)我听到的文字我看到的图画是否在我脑子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是不是像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回放

c. (文字理解和阅读监测)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呢?我是否都读懂了是否还需要再读一遍?

d. (整体理解) 回顾一下整个故事,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观察书中发生的一切。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分析人物,事件,场景,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抓取关键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阅读后提问:

a. 阅读前我做的预测对不对呢?

b. 我学到了哪些新的东西?

c. 我能想到我读过的书里面哪些书或者电影跟这个类似(text to text)?或者书中的经历我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text to self)?或者书中的经历曾经在现实世界中发生过(text to world) ?

2.    阅读监测。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和孩子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是否听懂了?哪里没听懂?没听懂怎么做?是否需要重新读一遍?

3.   要帮助孩子输出和应用,也就是说帮助孩子复述和进行再创造。书读完了之后要想达到阅读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回想和梳理一下书中的内容,有一个特别好用的辅导工具就是思维导图。

常用的思维导图有圆圈图(用来头脑风暴搜集信息,或者定义一个事物/概念);气泡图(用来描述一个物体,人物,地点);双层气泡图(用来比较和对比);流程图(用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或者过程的进展);树状图(用来类比和分类);多重流程图(也就因果关系图,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环抱图(用来表达整体与局部的);桥状图(用来类比的)等。借助思维导图的工具帮助孩子复述读过的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交流和输出的,有了前期的阅读积累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进行创作,思维导图也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尾声

所有的阅读都以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如果孩子反感或者不耐烦了就停下来,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毕竟亲子关系是1,其它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而对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我们也可以寻求专业的机构或者从网上买专业的课程陪同孩子一起学习。让我们都拥有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