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不

劝人买保险

认知是劝不动的

放下助人情结

尊重他人命运

01

越来越不会销售

不能否认,保险经纪人多少是个本质销售的工作。

但是我走到现在,这种销售的本质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了。

有时候新人问你怎么开拓客户的,我想了半天说,不知道,不会,因为我的客户都是转介绍目标明确。。。

当然,这是基于多年积累的客户群体,也是认识我的人对我个人工作状态和性格了解愿意推荐。

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状态越拉越佛系,绝对没有主动天天你买不买的追,绝对不会天天摁着营销。

甚至我会看全市场下的产品,也不介意介绍一些可能更适合客户但是我这里并没有的产品。

对于没有保险意识想法的,说到,不勉强,不强求。

对于明显三观不合的,直接好走不送,大家相互不要勉强,我也不是非要这样的单子,没必要。

因为我真的发现,认知和三观这个事,强求不来,三观不合怎么也合不了,还后患无穷,至于认知这个事,说二百遍,都不如经历一次来的痛彻。

但是认知有边界,这是正常的,比如我在认识我的助理之前,我也从未想过“生病之外费用会有这么多”,我只是大概有这个意识,但是和有这个经历一定是两码事,经历过是那种会吓到的体验。

而且,有时候,认知是有偏差的,经验是片面的,比如有人说百万医疗是骗子,重疾最管用,有人则反过来,而且他们能洋洋洒洒写出来自己的案例,写上:用我的经验告诉大家xxxx没用。

你说他说的不对吧,那肯定不是,但是全对么,那也不是。

他只是恰好经历的那件事,特别适合某个险种罢了,但是换个情况,就未必如此了。

所以我尽可能举例子多一点,告诉大家没有哪个是最好的,缺一个都可能是致命的,就是因为我见过太多太多的案例,不是基于一个,而我们无法预测自己会在哪个问题上出险。

我们不能否认有的人,就是命好,她嫁的好人,家庭和睦,有钱有闲,但是换个人,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所以这就和很多人争论:到底全职太太好不好。

总有人被宠溺一生,但那不是所有人。

所以,我喜欢用最坏的情况来做风险预防,也建议大家要用最坏的情况来思考,因为你就是要预防这些最极端的风险,这些虽然发生概率小,但是一旦发生就是改变命运的大事。

为什么我不焦虑且不担心突如其来的死亡?因为我早就把能想到的坏事都想到了,而且还针对情况做了风险对冲。

试问有几个人没事就写遗嘱?我22就开始写,写了十几年,甚至遗嘱连客户都要安排好。

为什么我没有选择困难症,因为我知道从来没有既要又要还要,既要又要是人性,但是一旦你啥都想要,就很容易超支,比如本来想买个2000手机,看到最后这个功能也想要那个也想要,买了个8000的,一回事。

但我不会,我就看内存和能不能用微信,能,可以了,因为我就这个主要需求。

于是我做选择,只看主要矛盾,看最在乎的那一点,只要这点可以解决,其他都可以放弃。

任何事情都有ab面,我只选择最在乎的那一面。

因此,我还喜欢提示非常多的不赔,也一直想要告诉大家保险不是万能的,因为本身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风险解决方案是万无一失的。

哪怕有钱人,也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白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是金融工具,如果无法了解底层的本质逻辑,光忽悠客户买完了,她自己逻辑不清晰,后续就会出现各种退保。

所以我现在已经任性到了:麻烦听我科普讲完,不听不卖,你不在我这里清清楚楚搞明白底层逻辑,我都不太放心做这个单子。

因为只有搞清楚底层逻辑,才不会在微小得失上计较,才会在选择上不那么两难。

所以我的所有问题解答都是逻辑本质解答,比如为什么门诊保险不长久,因为这种产品太容易逆向选择,保险公司太容易亏本,作为盈利机构的保险公司,为什么要做亏本产品对不对?

所以显然这种产品要不然就是个钩子,为了二开和打市场,这就导致他的稳定性不好,而且理赔多了会次年拒保。

要不他就在责任上尽可能设置限额,免赔,以一定程度减少自己的损失。

再或者,就是贵到没朋友。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而认知足够的人,她懂得我买的东西,要起到什么作用,在理智和人性面前,他会懂得对抗人性的一面。

他就不会因为这次住院花了几千块没用到百万医疗就气哄哄退保觉得这玩意是个骗子白花钱。

他虽然也会心疼几千块,但是他懂得:幸好只是几千块,如果是几十万,倒是用到了,但那也意味着这是大病。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100块钱也解决不了1000的问题。

所以,有时候谈不通的,干脆不谈了,我觉得会主动去买保险的人,一定是有一定认知度的,只有和有这个认知的人打交道,才不会内耗。

这也好比为什么支付宝相互保根本没办法持续,因为大部分人并不能有这份认知,当分摊金额大的时候就会果断退出。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看好惠民保的原因,因为我在我看起来我就是做个慈善,我知道用的概率不大,主要就是给带病体使用,但是大部分人发现我赔不到当然就会退出,时间久了,参与人不够,当然就会运营不下去。

有足够认知的,未必在乎这一点小利益,但是没有的,不光100想解决1万的问题,而且我还要解释一大堆逻辑问题,最后人家还要告诉我:保险都是骗子。

所以,说到,但是不劝。

我们是成年人,成年人,本就应为自己的行为后果买单。

再说,万一幸运呢。

所以突破认知才是最重要的,我喜欢和三观一致和同频的人交流。

当然,很多人会劝我说,到了一定时间,要做客户筛选,比如做大单,服务大客户,不要整天再意外医疗里泡着,要突破客群,小的客户给助理嘛。

其实我是做客户筛选的,但是我不以是不是有钱来划分,就算80块钱的一个意外,我们三观一致,相互尊重,那都是要花时间好好讲的。

但是明显谈不拢的,那还是算了,不太想增加个人内耗。

做保险一定是良心活,尤其是做复杂和风险超高的医疗和意外的业务,没点初心,没人爱做。

我是靠初心,如果遇到你好心好意还被质疑骗子,那咱们开始就别开始了。筛选三观一致客户本质上是保护个人对职业的热爱和初心,谁遇到糟心事多了都很容易丧失行业信心。

所以,至此,我只是解决问题的人,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这个德行是不符合公司的导向和要求的,但是我不care。

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有,算积累福报吧。

02

主理人身份

去年运气好,遇到一群年轻的创业群体,结识有你青年,在他们的强大助攻下,把自己的财富流沙盘和死亡教育活动发扬光大。

现在我经常把活动主理人身份当作个人一个标志性身份展示,并且这也是我确实非常喜欢的方向。

当然我无法依靠这件事赚很多钱,但是能让我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遇到很多不同的观点,也让自己提升很多。

也是在和这些年轻人交流中,更能理解和体会他们的想法,也就更希望在游戏里可以有所启发,能够把我已经经历过的一些破事告诉大家,能有一点提示。

在带盘半年后,根据半年复盘做出来的二届财商复盘,也让我觉得能更好的给年轻人一个比较简单的框架。

当然也迫切的要求我个人需要学会更多的东西,也要突破自己的认知上限。

有时候为啥保险越来越佛系,其实本身,我也希望他不是一份吃饭的工具,越没有利益心,越能够客观起来,所以,我也需要副业呀。

主理人这个副业身份,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有成就感,今年在左右思索能不能作出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今天朋友圈属于流水账,主要记录最近状态。

我今年可能的100+的理赔量,真的就是淹死在理赔中。

感觉累的肝疼,希望所有人都没有理赔,咱们没事就别来找我了~

习惯性贴个人介绍:

不过做个数据更新,现在是每年400+医疗500+意外

一年单子1000+

理赔100万起


不过现在真的,只聊有缘分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