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说关于抑郁症会没有购买欲的话题,和一些抑郁症购买欲上升吗相关题,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双十一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将很多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了呢?

随着消费者购买欲望迅速被点燃,冲动消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的手怎么控制不住啊!”这是我们最常从现代人那里听到的对冲动的解释。

人们通常认为冲动性消费是女性的专利,但许多研究指出,男性和女性冲动性消费的发生率几乎相同。在网络购物不发达的时代,由于购物是女性的“专长”,冲动购物在女性中更为普遍;但由于网上购物变得简单快捷,男性的冲动消费可能会越来越多。

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

男人、女人、小孩都会陷入冲动消费的陷阱。但是怎么消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购物心理知识,让我们在复杂的时代做理性的消费者。

01

自我耗尽的陷阱

疲劳让你更爱“剁手”

我们一般认为,人们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买买买”,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劈砍”行为最常发生在人们疲劳时。要理解这一现象,首先要从经典的“胡萝卜实验”说起。

“胡萝卜实验”把一群饿着肚子的学生带到实验室,随机分成三组,要求他们做几何题。然而,这些题实际上是无解的。该实验测量了他们在放弃之前愿意坚持回题多长时间。

实验中,一组学生开始直接做题,每人平均坚持20分钟。另外两组学生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在做题之前面对新鲜出炉的巧克力曲奇饼和一些萝卜。实验者告诉第一组学生可以吃任何饼干,但第二组学生只能吃萝卜。想象一下,看着一块热气腾腾的饼干,饿了却吃不下,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就无法控制自己!

第二组学生抵制住了饼干的诱惑,然后两组学生都被带去做测试。结果,第一组随便吃饼干的人坚持了二十分钟,而第二组只能吃萝卜的人只坚持了八分钟。

对此的解释是,第二组在抵制饼干的过程中消耗了意志力。这表明意志力不是一种美德或一种心态。它实际上是一种生理功能,就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会消耗能量,用多了就会疲劳。心理学家将这种意志力损耗称为“自我损耗”。

在自我耗竭的状态下,由于意志力资源的枯竭,大脑会切换到“节能模式”,拒绝一切需要苦思冥想的事情,而更喜欢直接的命令和绝对的信息。这时候如果你听到直接攻击灵魂的口头禅——“买吧!”,恐怕你的荷包又要流血了。

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为什么带货主播会以非常快的速度介绍产品了。短时间内输出过多的信息会导致用户的大脑疲劳。一旦在损失中失去了抵抗力,购买行为就会很容易发生,难怪我们总是把冲动消费称为“无脑下单”!

商家利用“自耗”原理来促进交易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购买新车时,往往有很多升级配置的选择,聪明的销售人员总是会在你刚到的时候要求你买一些便宜的。配置可供选择。当你不断做出决定直到你厌倦选择后,他会向你介绍昂贵或无用的选择,例如是否要防锈?这个时候你的意志力已经无法抗拒他的推荐了,他说什么就做什么。

自我损耗也解释了“双十一”的疯狂消费现象。购物节来临之前,很多人都会压抑自己的购物需求。当他们看到好看的衣服、鞋子时,就会告诉自己降价后再买。这种压制会消耗意志力资源。到了双十一,购物欲望集中,但大脑却不再有精力去抑制任何消费冲动,导致人们买了很多没有计划的东西。

02

小额采购让你快乐,但大额采购却损害你的健康

警惕购物成瘾

若因自耗而落入商人陷阱,那只是财物损失;如果你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购物成瘾的泥潭,那对你的身心健康来说是一个全面的威胁。

购物成瘾,也称为“强迫性购物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财务和家庭题,包括抑郁、巨额债务、亲密关系/家庭破裂等。强迫性购物障碍的发生率可能比您想象的要高,十分之一的强迫性购物者。

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

强迫性购物是一种逃避机制。患者感受不到自身价值,会陷入自卑和各种心理不适。他们希望购买行为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这种感觉。但这种缓解只是暂时的,因此他们会继续购买,并试图达到上次冲动购买时的情感高度。

也有一些强迫性购物障碍患者,通过消费来抵抗内心的压抑。法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抑郁症和强迫性购物的共病率非常高,近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有强迫性购物行为。

当我们不够幸福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商业广告中温馨欢乐的画面的那一刻,我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买了它,我就幸福了。然而,这也是一种逃避,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起作用,反而会导致更深的购物成瘾。

03

有趣的“购物疗法”

适量“剁手”可治心脏病

即便如此,大多数时候购物是无害的,适量的“剁手”甚至可以带来一定的心理治愈效果。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购物疗法”,指通过购物进行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的一套自我调节方法。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的成瘾性消费外,购物本身就是一个人们不断做出自主选择的过程。这个“做出选择”的过程可以增强人们内心对生活的掌控感。换句话说,购物让人们有机会做出很多选择,通过做出这些选择,我们获得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图库版权图片,未经授权

此外,购物使人们自然地开始想象拥有这些物品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帮助人们适应生活的变化。比如,有的准父母提前购买婴儿奶瓶、衣服等,可以帮助他们想象婴儿出生后的家庭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减少内心的焦虑。

当然,为了让“购物疗法”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购买艺术。例如,多去购物,少网购。

消费者购买体验研究表明,在实体店购物的心理体验优于网上购物。线下门店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会让您购物更有氛围、更投入。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仅仅戴上VR眼镜看看商店就能让精神状态变得更加积极和愉悦,所以当你下次想买东西时,请尽量走出家门!

同时,与其购买实物,不如购买体验。所谓购买体验是指不购买实物的消费体验,比如去餐馆吃饭、参加健身训练等。

当消费者将体验式消费与让自己感到生活幸福的物质消费进行比较时,大多数人表示体验式消费更幸福。这可能是因为体验式消费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更为密切,人们更多地通过生活经历而不是对象来定义自己。

最后,不要低估生活中的“小确幸”。多次小额的“买买买”比一次性的大额消费带来的快乐更多。我花了很多买了一个限量版包。时间长了,我不会一直快乐,但时不时买点小东西会持续带来积极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小来激励自己,让快乐聚成一座塔,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这些小技巧你掌握了吗?了解购物背后的心理逻辑,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代社会获得幸福和满足的前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消费时代带来的好处,而不是被时代消费。


本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解了一些关于抑郁症会没有购买欲和抑郁症购买欲上升吗的这类相关题,希望能得到诸位的喜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标签列表